(陈坤 罗都阿牛 记者 陈国盼 文/图)十月丰收季,是一年秋收时。近日,走进越西县书古镇垦造水田项目水稻种植基地,满目皆是一片丰收的“金黄”。种植基地的1850亩水稻进入成熟期,陆续开镰收割,稻田里机声轰隆,收割机开足马力、来回穿梭,一簇簇饱满的稻穗被快速卷入收割机内,收割、脱粒、输出等工序一气呵成,伴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阵阵稻香扑面而来。
丰收的“金黄”
预计11月底全面完成“秋收”,总产量达90多万斤
“今天田里收割的是‘剑粳6号’。”越西县粮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辉笑着说,得益于良好的管理,今年“剑粳6号”的表现良好,预计亩产在800斤左右。
据了解,今年书古镇垦造水田项目水稻种植基地共种植水稻1850亩,其中,“剑粳6号”和“剑粳3号”共种植1000亩、“楚粳27号”种植300亩、“育龙63号”种植350亩、“昭粳13号”200种植亩。
目前,“剑粳”系列进入成熟采收期,其它品种成熟稍晚,预计在11月底全面完成秋收工作,总产量达90多万斤。书古镇计划明年扩大“剑粳”系列的种植面积,在产量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水稻进入成熟期,陆续开镰收割
科学种植,培育优质高海拔水稻
自书古镇垦造水田项目实施以来,越西县高度重视水稻种植,积极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选种培育工作,在凉山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越西县农业农村局、越西县农业和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越西县粮蔬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密切配合下,两年时间里共开展了上百个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应书古镇高海拔环境气候的优质稻品种。
采收优质的高海拔水稻
针对书古地区海拔高,全年气温偏低的实际,基地采取大棚机插秧苗盘旱育秧方式育秧,育秧过程包括传统浸种,封闭室内空调控温催芽、全自动喷灌系统管理等先进技术,提高栽插后秧苗的质量,增加秧苗分蘖数,缩短水稻全生育期。
同时,加大水稻的种植株距,保证田块温度的提升,促进水稻的良好生长,在水稻抽穗、扬花、灌浆等关键期,组织开展标准化精细管护,确保水稻科学高效种植。在施肥方面,坚持施用有机肥、农家肥、复合肥,提升水稻品质。
水稻助农增收,探索“水稻+”模式
“以前,书古这个地方主要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现在好了,这里也能种植水稻了,而且生长周期长,产量和品质都不错,我们老百姓以后就能吃到自己种植的大米了!”对于水稻的丰收,书古镇新华村村党支部书记布说阿拉高兴地说道。
基地的水稻种植也拓宽了周边群众的增收渠道,阿尔木沙是当地村民,自基地种植水稻以来就一直在里面从事水稻的播种、插秧、除草、施肥等工作,每月都有三四千元的固定收入,对于这份工作,阿尔木沙很满意。据了解,在基地务工的人员每年能达到一万多人(次),仅去年就发放务工工资130多万元。
采收茭白
在大力推进水稻种植的同时,越西还积极探索“水稻+”综合种植模式,同步种植茭白、莲藕等农作物,深挖种粮潜力,不断增加种粮的附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和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