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文 张林军/图)9月10日,在鞍钢集团攀钢2024年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格郎河村项目捐赠仪式上,攀钢投入385万元帮扶资金实施的产业道路畅通工程、多元产业及现代农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6个项目正式移交给格郎河村,让这个大西南腹地的彝族村发展振兴的底子进一步夯实。
2018年,攀钢开始定点帮扶格郎河村。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2313万元,通过激活“造血”功能,村集体经济收入已从2018年的5万元增长至132万元,人均年收入从7500元提升至13750元。这个村先后获得凉山州“四好村”、凉山州移风易俗工作先进集体、凉山州(4A)先进村党组织、凉山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四川省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攀钢援建的卫生室
“三大工程”活源头
昔日的格郎河村,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基础先行。攀钢定点帮扶格郎河村后,首先通过实施“民生基建”“产业基础”“管护保障”三大工程,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格郎河村发展的防洪难、出行难、运输难、灌溉难、饮水难等问题,为民生持续改善打牢基础,为产业长远发展筑牢根基,为项目有效运营提供保障。
要致富,先修路。攀钢聚焦格郎河村发展最迫切、村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实施民生基建工程,投入资金1278万元,硬化村道14.5公里,新建机耕道2公里,全面改善当地交通运输条件,让“致富道”一路畅通。“格郎河村三组过去只有烂泥路,如今建成优质的乡村公路,企业、商家可以开车进村,到田间地头收购农产品,村民的出行也更便捷了。”攀钢帮扶干部、格郎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林军说。
格郎河村最大的优势是与河相邻,水资源丰富,具备种粮的良好条件。然而,每年雨季山洪暴发,河水泛滥,庄稼常被淹没。攀钢推动实施产业基础工程,投入150万元,对2.6公里长的格郎河河堤河道进行防洪治理,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隐患,240余亩荒滩变成良田,成功流转为烟草种植基地,土地收益从600元/亩提高到1300元/亩以上。攀钢投入243万元,修建、修缮蓄水池17个,新建取水口5处、2000立方米山坪塘1个,铺设引水管道21公里,解决了4000余亩土地的用水问题。此外,攀钢还投入27.6万元,帮助村民配套修建烤烟房14个,修建360平方米烤烟棚,硬化烤房地坪800平方米,捐赠13台生物质燃料机,助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管理优势,实施管护保障工程。攀钢指导村里制定《帮扶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方案》《生产水系统管护制度》《河道维护管理制度》等6项制度,实现规范管理。提升村“两委”干部管理质效,落实专人定期对道路、取水口、水管、水池、路灯、活动院坝等公共设备设施进行巡检维护,形成完善的日常管护机制。开展设备管理技术培训,提升专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定期开展河堤河道、供水系统、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维护保养,为设备设施长期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攀钢援建的河堤
“三项治理”树新风
6月5日,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机关综合党支部与格郎河村党支部签订党建联创共建协议,开展“联创共建聚合力 不忘初心振乡村”主题党日活动,增强沟通交流,凝聚发展合力。攀钢强化党建引领,派出3批党建工作指导组,与格郎河村签订党建联创共建协议,通过理论联学、活动联动、阵地联建,提升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能力。
提升治理效能,重点是转变观念。在帮助推动格郎河村乡村治理水平提升过程中,攀钢坚持以引导观念转变为抓手,指导开展“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体系”“搭建展示平台,提升治理能力”“营造文明乡风,完善治理方式”三项治理,抓实“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促进观念转变,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治理体系。攀钢通过“党建联创共建”平台,投入45万元修建文化广场3个,投入25万元打造党员活动室1个、党建文化广场3个。指导村党支部完善协商民主议事等制度10项,推动建立格郎河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示范户+群众”组织体系,形成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攀钢帮助安装滴灌系统的苹果园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村民苏志钢笑着说:“多亏有攀钢的帮助,我才能走上致富路,今年的苹果丰收在望。”作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苏志钢是格郎河村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多元产业的典型代表。在攀钢的帮助下,村里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挖掘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等方式,不断提升村“两委”治理能力。通过“微党课”“同心共筑振兴梦”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组织党员参加花椒、烟草、养殖等农技知识培训,提升党员队伍农技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搭建“展示平台”,强化治理能力。攀钢在格郎河村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分超市”,推行积分制管理,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实践日”活动、助学帮扶等积分兑换,引导村民主动加入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实现“小积分、大能量,小举动、大文明”。两年来,村民兑换积分1500余次。
营造“文明乡风”,完善治理方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攀钢坚持每年在格郎河村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活动,通过评选“致富带头人”“格郎河热心人”“洁美家庭”等,提升德治教育成效,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连续开展“文明实践日”活动,坚持每月定期组织全村村民进行卫生清扫、家庭内务整理等,每周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以典型引领带动乡风文明建设,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攀钢援建的格郎河村道旁,格桑花绚丽盛开。
“四项举措”促共富
九月,格郎河村道路两旁,五颜六色的格桑花绚丽开放,田间地头是一幅丰收的画卷。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烟叶、饱满的荞麦……攀钢在格郎河村实施的家庭多元产业发展项目硕果累累。变“输血”为“造血”,发展产业是重点,群众参与是关键。攀钢通过“助力家庭多元产业”“指导运营集体产业”“消费帮扶联农带农”“创新项目建设方式”四项举措,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产业发展。
助力家庭多元产业,自主经营激活村民“造血”功能。攀钢通过解决农户烟草种植启动资金,消除风险顾虑,引导农户自主种植烟草。两年来,烟草种植户由1户增加到16户,种植面积由32亩增加到700余亩,仅2023年农户种植烟草销售总额达398万元,利润167万元。村民苏超过去种植土豆等传统农作物,2022年,他在攀钢“家庭多元产业发展”计划帮扶下,开始种植烟草。苏超说,他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种了32亩烟草,当年就获利5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如今扩大了烟草种植规模,成为附近知名的烟草种植大户。
鼓励畜牧养殖,通过以工代赈,攀钢援建羊圈74个,培养山羊养殖大户74户,2023年售卖山羊1054只,销售额152万元。引导科学种植,为村里30亩苹果地安装自动滴灌系统,2023年苹果产量同比翻两番,农户增收近10万元。
指导运营集体产业,多种模式激活集体“造血”功能。攀钢指导格郎河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市场化建设,统一开展荞麦收购、加工、销售业务,集体经济4年创收133.1万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帮扶资金为村集体采购马和羊,脱贫户以承包方式进行养殖,实现双赢,每年集体经济稳定收益1.3万元,村民户均收益3万—5万元。
消费帮扶联农带农,联合经营激活整村“造血”功能。攀钢积极开展靶向消费帮扶,2018年以来,通过格郎河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采购农特产品419万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学会跑市场、搞销售。通过定向优先采购,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2023年全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6300亩,同比增长10%。在消费帮扶购买农特产品中,协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收购、装卸、加工农特产品过程中就地用工,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每年发放临时用工工资3万多元。
创新项目建设方式,以工代赈激活创业“造血”功能。攀钢利用项目工程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参训村民逐步掌握道路建设、质量控制等工程技术技能,参与项目培训的村民达100余人次,部分村民依靠所学技能在周边村镇实现就业。援建以来,招录350多人(次)村民到帮扶项目中务工,发放工资95万余元。通过烟草产业帮扶,在烟苗种植、烟叶烤制等过程中招用同村村民,近两年用工达294人,发放工资81.2万元,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倾情帮扶汇聚乡村振兴的力量。未来,攀钢将坚持真心实意、真抓实干、真金白银的原则,坚持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定点帮扶和托底性帮扶工作,以更坚决的行动,助力格郎河村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