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春 特约通讯员 张立祥
金秋时节喜丰收,遍地金黄粮满仓。近日,笔者走进平昌县青云镇龙寨村的田野里,一排排摆放在田边的稻草捆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农户们在田间来回穿梭,把水稻秸秆收拾得干干净净,随后又将打捆后的秸秆装上三轮车。
在当地一处生态养殖农场内,工人正将秸秆送入机器。随着打捆机轰鸣不止,“肚子”里的秸秆通过收集装置进行固定、打包,不一会儿,机械尾部就吐出一包包压实的“金蛋”……平时看起来不起眼的秸秆,在这里被“变废为宝”,经过粉碎、封装、发酵等步骤,成为了牛羊养殖饲料。
“前段时间刚收了苞谷秆,现在又在收稻谷秆,我们少个包袱,也可以捡点钱。”村民张术琼高兴地说。
以往,田间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收割后,不少农户便会就近在田间对秸秆进行焚烧,既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又极易引发火灾等事故。
近年来,青云镇积极探索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新模式,全镇设立秸秆回收点8处,力求解决秸秆清理难题的同时,促进农户增收。通过“秸秆-养殖-有机肥-有机种植”的闭链循环,推动农作物秸秆从土里来到土里去,实现农业生态循环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
通过镇农业服务中心、各村(社区)广泛宣传,帮助回收、联系周边养殖场,该镇今年已回收利用玉米、水稻秸秆27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