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开江:“森林+”改革养林又养人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24-09-19

地点

开江县国有林场

探索

保护森林与提供生态服务产品并重
  (记者 袁城霖)“昨天卖了20多只鸡。”9月14日,达州市开江县国有林场回龙工区主任丁时勇兴致勃勃地准备再购买一批鸡苗。他的妻子是林场的天保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员,在林区散养羊、猪、鸡等畜禽,年增收3万余元。发展林下种养,是开江县国有林场各工区的普遍做法。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林场推行“森林+产业”发展模式,鼓励职工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职工和村民的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近年来,开江县国有林场推行“森林+”改革,走出一条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去年12月,开江县国有林场被纳入全国200个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名单。

养林:森林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

开江县国有林场的荣誉墙上挂着许多牌子,其中之一是2019年荣获的“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那时,林场实施改革仅两年,发展面貌便焕然一新。”开江县国有林场副场长甄洪祥坦言,林场曾长期因企事业性质不明、经营方式不活等因素,造成管护人员流失严重、管护水平持续降低。
  2017年,已成立45年的开江县飞机播种造林管理站更名为开江县国有林场,明确林场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核定编制、建立内设机构、划定13个工区,筹措资金赎买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近万亩“分成林”。
  改革卸掉了包袱,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成为开江县国有林场的首要职责,森林抚育、封山育林等工作迅速铺开,并整合周边商品林进行补植补造。
  “改革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大家干劲十足。”1986年入职林场的丁时勇回忆,那时全体职工一头扎进大山辛勤耕耘。
  为充实管护力量,林场在41个编制之外,以合同制择优聘请了32名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员。
  与此同时,国有林场的林区公路、防灭火蓄水池、饮水管道、电力线路、防灭火通道、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均被纳入全县农村联网公路等总体规划中。这些项目与工区所在乡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极大改善了林场管护条件。
  至2022年,短短5年,开江县国有林场森林面积增长10%,管护面积达3.5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15个百分点,增至91.43%,创历史新高。

养人:专职护林员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保护好了森林资源,开江县国有林场干部职工开始思考如何产生经济效益。
  依托林场生态资源,开江县绿色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社员几乎囊括全体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员。合作社从养殖扩展到黄精、金花葵等中药材以及菌类、茶叶种植领域,注册商标“禽畜兴林”,擦亮绿色生态品牌。
  丁时勇告诉记者,林下生态放养,鸡价不低于每斤25元,远高于传统圈养模式。一些管护员还凭借优质农产品和森林风光,发展起农家乐,进一步提高收益。育苗技术也在输出。开江县林业局将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对比试验园交给林场管理,林场整合县属林业国企力量建设套种示范基地,培育银杏、桢楠和中山柏等名贵苗木。
  “这些年在林场的技术指导下,林业国企已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经营项目近20个,累计经营收入2000余万元。”甄洪祥说,通过实施“林业国企+专合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带动林场周边800余户群众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林场专职护林员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实现了护林养人的目标,稳定了护林队伍,反哺森林保护。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