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宜宾叙州:从不到20亩到1000余亩 “茶三代”让致富茉莉香飘山野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9-19

顾曼宁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傍晚6时开始伺花,再筛花、窨花、通花、起花、烘焙、提花、撒花……9月11日开始的一个茉莉花茶做茶周期,往往要到12日午间方才结束,唐贤华几乎熬了一个通宵。
  唐贤华出生于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红光村。作为一名“茶三代”,她从小与爷爷和父亲躬耕一生的那片茶山同呼吸、共生长。当身边伙伴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却“反向逆行”,在学业结束后,选择回乡创业,沿着父辈的足迹追寻梦想。

未命名-1.jpg

村民采下的鲜茉莉花。顾曼宁 摄

曲折前行

茶山花海中寻梦
  唐贤华告诉记者:“从事茉莉花茶产业,需要勇气。”
  2014年,唐贤华刚开始种植茉莉花时,种植队伍仅21户人,种植面积不到20亩。“这花娇贵。”下雨会生虫,天气太晴没水分不开花,一开始茉莉花的栽培效果不好,还经常出现根系腐烂的问题。这让唐贤华的种植基地多次陷入发展困境。
  技术上遭遇的困难,并没有打击到唐贤华创业的信心。为破解难题,她不仅带领团队技术人员和种植户代表先后3次到乐山、广州等地学习茉莉花种植技术,还每年为乡亲们组织茉莉花种植技术培训,多年来累计参培人员达500余人。
  原料种植问题解决了,又要克服制作之难。想要得到品质上乘的茉莉花茶,需要经过多道繁杂工序。有时不止一次,而是重复多次。通宵作业,对于唐贤华而言,是家常便饭。
  怀揣一份热爱,和乡亲们一起,唐贤华“见招拆招”,通过不断改善优化种植、克服制茶之难,带动红光村茉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一 开始的不到20亩增加至1000余亩,还陆续成立了宜宾川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四川川花茶业有限公司。不只红光村,周边村子也在唐贤华等的带动下,种起了茉莉花。

产业“造血”

带动乡亲同增收
  村民们种出的茉莉花,下一站去了哪儿呢?
  蕨溪镇红光村村委会副主任唐才刚介绍,宜宾川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对花农的茉莉花应收尽收,后续再送到茶厂制作花茶。今年茉莉花收购价格为历年最高,均价达每公斤15元,亩产值1.8万元左右。
  “今年的茉莉花比往年更大朵 。 我平时每天能摘七八斤,多的时候能摘十斤左右。”红光村村民黄顺富告诉记者,产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提高,乡亲们逐渐尝到了种植茉莉花的“甜头”。
  另外,该公司的茉莉花种植基地,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岗位。在每年的茉莉花采摘旺季,采摘人工需求量较大,每天约需要200名采摘工人共同作业。这份工作劳动强度较低,村里不少留守妇女、老人都能胜任。“既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村民罗合宣今年已经在基地摘了两个月的茉莉花,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
  以花为媒,以茶兴业。“一片叶子”不仅把“幸福回甘”带给了唐贤华一家三代茶农,也兴起了一方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能让祖辈茶产业得以传承、做大做强,让家乡好茶走向世界,让世界喝上四川好茶。”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