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桐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这些天,随着中秋佳节临近,泸州市江阳区金钩村返乡新农人罗小平的手工月饼加工坊的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罗小平高兴地说:“自去年返乡从事订单手工月饼生产,因为选料考究,全手工制作,所以产品很受欢迎。我们一般中秋节前20天才开始生产,但制作的4万多个月饼几乎都是消费者上门订购,早早就预订光了。”
罗小平在冷藏室分装手工月饼。
手工月饼找回儿时的“味道”
今年41岁的罗小平,多年来一直在外从事种植业和粮食贸易,并拥有多家农业贸易公司。以前每到中秋节,他都要从市场上买月饼回家看望父母和亲友,但每一次父母和亲友在品尝月饼后,都觉得味道与之前相去甚远。“现在月饼原料更丰富,但味道却不太一样,其原因要么添了保鲜剂,或者根本就不是手工制作。”罗小平说。2023年7月,距离中秋节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回乡已投资办起蔗糖厂的罗小平,携手一个做了几十年手工月饼的传承人,利用蔗糖厂车间做手工月饼,准备找回儿时的“味道”。
为保证手工月饼的原味,在中秋到来还有 20 天前,罗小平买回原料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开始手工做月饼。罗小平告诉笔者,制作手工月饼从选料、切料、拌料到打饼、烘烤,制作时间长、费工夫。2023年,由于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罗小平的手工月饼虽然只在微信朋友圈推发几次,就引来不少市民驱车前来品尝购买。再经品尝后的客人口口相传,4万多个手工月饼中秋节全部被企业和市民订购买走。
严格选料手工月饼受青睐
走进罗小平的月饼烘烤房,正好赶上月饼出炉,金黄的月饼整齐地排列在烘烤盘上,儿时的月饼香味就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罗小平告诉笔者,由于中秋节临近了,月饼的需求量激增,每天要做几千个月饼,7个工人从早上6点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多才能收工。
手工月饼受青睐,原料是关键。由此,罗小平在采购原料上极为苛刻。罗小平说,传统手工月饼原料的搭配和比例很讲究,一斤面粉搭配多少鸡蛋、油、红糖都有严格要求。传统的月饼馅一般是瓜子、芝麻、腰果、南瓜籽、莲子、红糖、猪油等唱主角,这样纯正原料的手工月饼比起机器流水线做的味道更醇更浓,色泽更鲜。“更重要的是,传统手工月饼不加防腐剂,保质期短,因全是猪油,超过30摄氏度的气温存放期就是十来天,否则就要变质,所以只能按订单做。”
罗小平还告诉笔者,传统手工月饼是三分制作七分烤,火候大小对月饼的味道有很大的影响。过去使用的“吊炉”就像一口大锅,锅底烧火,月饼在锅里烤,十几分钟才能烤熟,现在经过改良后,制作了新式的现代铁炉,铁炉分上下两层,中间是烤箱,这样月饼受热均匀,大约7分钟后出炉,一炉可以烤二十来个,既保留了传统方法,也加快了烤制速度。
说话工夫,罗小平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他忙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客人“订单”月饼的风味和数量,脸上的笑容也悄然绽放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