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兆权
近日,在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建利村,村民冷待华正在为收割水稻后的稻桩施肥料。按照农艺师传授的技术,他正抓紧田间稻桩管理,为再生稻的高产做准备。
据介绍,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获后的稻桩,继续田间管理,使其萌芽生长为成穗的再次季水稻。再生稻生育期短、日产量高,具有省肥、节水等优点。为使再生稻获得好收成,每年,威远县农业农村局都会派出农艺师到田间进行指导。该县的再生稻,也从前些年的亩产150公斤增至现在的亩产300公斤以上。
今年,该县农业农村局生产股的农艺师们,又深入田间开展再生稻高产技术指导,并强调要抓好“留好桩”“管好水”“施好肥”“防好病虫”4个环节。
种植户林久贵种植的再生稻,连续3年亩产都在310公斤左右。他说:“种植再生稻,不用犁田、不用播种、不用中耕。这些年,在农艺师的指导下,我的两亩田每年可以多收几百斤谷子,太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