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9月4日,成都市新津区水产养殖户陈晓林,来到四川首个塘边鱼病检测中心,为其养殖的鲈鱼进行“体检”。不到两小时,一份“体检报告”新鲜出炉:鲈鱼确诊为念球菌感染。长期困扰养殖户的鱼病“真凶”被精准揪出,这是新津乃至四川第一张在鱼塘边开出的“体检单”。
鱼类生活在水中,其病害不易被察觉,养殖户多“凭经验”“靠感觉”,采用“大包围”(多种药物进行尝试)的方式治疗,不仅不能精准用药,还会造成用药成本高、死鱼现象持续等。“从7月开始出现死鱼现象,一天最多死亡上千斤,少的时候也有几百斤。”陈晓林听闻四川首个塘边鱼病检测中心成立,且位于新津本地,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现场。“没想到这么方便,还不收费帮我免费诊断,不到两个小时就出了结果。等我回去后,要用专门的药物为鲈鱼治疗。”陈晓林说。
作为四川首个设立在鱼塘边的鱼病检测中心,该中心位于新津区兴义镇,致力于服务新津、辐射成都,为水产养殖户提供精准的鱼病检测服务。据了解,该中心引入先进设备,可对鱼类的病菌性和病毒性疾病进行鉴定。对养殖户而言,做完鱼病检测后,便可实现病害治理精准用药,提高鱼病治疗效率。
目前,新津区水产养殖面积约8000亩。其中,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津黄辣丁”为代表的水产品种,成为助力养殖户增收、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杰出代表。为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鱼病检测”难题,该区农业农村局联动安盟保险成都公司积极探索惠农助农业务,由该公司筹资投建了该鱼病检测中心。“养殖户将病鱼送至中心,即可免费获得检测报告和针对性的治理建议,整个过程只要约两小时。”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陈炳银说。
“这对养殖户来说是件好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产疫病防控专家耿毅介绍,“目前,四川水产病害检测机构数量较少,川内仅有四川农业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等从事水产病害检测。”他特别提到:“不少水产养殖户缺乏鱼病检测的联络渠道,且对鱼病缺乏认知。通过开展准确、科学的鱼病检测,能为养殖户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