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安池村硝斗岩瀑布天坑景点催生的旅游经济,如同当前的气温一样持续攀升,每日来景点享受酷暑“清凉”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以来,整个景点累计吸引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不少群众吃上旅游饭,仅此一项已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31万元。”9月2日,望着连接前来消暑的自驾游游客,安池村党总支书记潘复友十分欣慰地说。
硝斗岩天坑发育于2亿年前,自然形成环壁峻峭、坑口椭圆的大型负地形,坑内最深处达400米,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的第二大天坑。山上溪流常年流入坑内,形成美丽独特的天坑瀑布。因天坑价值显要、环境独特、风景绝美,特别是景点“18度的夏天”小气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攀岩、露营、探险、避暑。2022年以来,安池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当地天然独特的旅游资源,因势利导,与文旅企业合作,有效盘活村内闲置的房屋、场地,统一规划森林步道、书香竹苑、龙岩基地、硝斗岩天坑等特色场景,打造集康养、食宿、观景、户外等元素为一体的旅游环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旅游。景点迅速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带动全村农旅经济蓬勃发展。
牛石镇位于大渡河畔,属典型的山区镇,镇内虽有山水、文化、民俗及传统农业等丰富资源,但村民沿袭传统种养方式,致富路子不宽,经济效益不显。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丰富资源,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持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努力让农村更富裕、农民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帮助广大村民过上好日子。
针对镇内的成片高山古茶树资源,镇党委政府整合九龙口、豆地坪、利农3个村的力量,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古茶树种植基地2600亩,并强化茶旅融合发展,拓展打造高山茶文化园、铜街子水电站陈列室、红房子影视基地等研学点位,形成“农、文、学、食、旅”相融互促的特色农旅新业态,带动周边群众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针对利农村传统猕猴桃种植资源,镇党委政府支持村“两委”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强优质猕猴桃基地建设,争取区上的科技下乡团、产业博士工作站等的支持,组建了农技服务队,引进猕猴桃栽培管理新技术,选育推广猕猴桃新品种,建成集分选包装、冷藏、仓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并注册了“龙山翠宝”商标,推动猕猴桃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发展。目前,利农村猕猴桃基地扩大至300多亩,30多户种植户户均收入突破10万元。针对喻坝村柑橘、秸秆等资源,镇党委政府引导村“两委”发展“林下经济”,以玉米芯、稻草等为辅料,在柑橘树下套种赤松茸,建成赤松茸大棚38个,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带动周边村民年创收100多万元。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们立足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已形成2600亩茶叶、1000亩柑橘、800亩猕猴桃、700亩中药材、500亩桃园、200亩赤松茸和1.6万亩林竹等特色产业规模,促进全镇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牛石镇党委政府负责人表示,将立足全镇山水、林竹和文化等特色资源,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下功夫,持续点“山”点“水”点“土”成“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供稿:沙湾区政协办公室 牛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