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王丹丹:在基层成长,从小姑娘到“大家长”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4-09-03

在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提起党支部书记王丹丹,村里人都会夸赞一句“小姑娘,能干,肯干”。

王丹丹,今年28岁,金河镇五一村人,2018年,刚踏出大学校园的她面对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毅然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返回家乡,立志要把青春献给家乡的土地,从此扎根基层,当起了一名村干部。

“刚到村上的时候,也不了解情况,啥都不懂,怎么办?只能一家一家走,一户一户问。”当时虽有一腔热血,但初来乍到的王丹丹回到家乡五一村却一筹莫展,在校期间多年的学习经验,突然间似乎无法发挥,她倍感压力和焦虑。

未命名-1.jpg

王丹丹(左一)走访入户

“要把身份转换,必须从零开始学。”她虚心向村“两委”干部学习,挨家挨户去听民声,包里随身携带农户基本情况,入户走访和村民沟通的时候翻一翻、写一写,刚到任一个月,她便将所有农户信息和村情熟记于心。通过不断摸索、学习,王丹丹很快进入角色,实现了从“学生娃”到“村干部”的转变。

2020年5月,由于王丹丹的踏实肯干,她被调任到曙光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然而没想到,刚到曙光村,她就背上了60万元的债务。原来,之前村上为了带动产业发展利用村集体经济成立了一个农业开发公司,由于接连亏损,公司无力承担村民务工费用和土地流转费用,作为曙光村党支部副书记,面对“巨额债务”,王丹丹没有选择逃避,她毅然选择跟村两委一起,把这个事儿给“扛”了下来。

“当时,每天都有不同的村民打电话来催债,为尽快解决拖欠的误工费、土地流转费,我们每天加班到7、8点,还联系了当时的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扶资金,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将60万债务危机全部化解。”王丹丹说。

为了快速融入曙光村,王丹丹一有空就走进村民家中与他们谈心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渐渐地,曙光村的村民都知道“遇到问题找王书记”。

未命名-1.jpg

2020年“8.18”野牛河发生百年一遇山洪,得知曙光村一独居老人住在野牛河上游且处于失联状态,王丹丹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带队前往被困老人家中。当时,因道路被冲毁,通讯中断,王丹丹和村干部就在随时都有落石的山路上徒步走了3小时,最后终于来到老人家中。

“她在门口坐着等我们,看见我们到了,老人紧紧握住我的手,眼里含着泪水说谢谢你们!谢谢……”王丹丹说到,扎根基层6年,这是她最难忘的一幕。

群众利益无小事,王丹丹对曙光村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也逐渐认可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小姑娘村干部,她也从“他村人”变成了“本村人”。

近年来,曙光村将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成功创建了国家2A级旅游景区,打造出了花溪曙光这张特殊的乡村旅游名片。王丹丹常说:“曙光村不发展产业,就不配有花溪曙光的美誉。”2022年6月,王丹丹正式担任曙光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接过了曙光村产业发展的重任。

曙光村原来发展藤椒、凤凰李、食用菌,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村集体经济接连亏损。作为党支部书记,王丹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将曙光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她带领村 “两委”摸清全村产业发展症结所在,结合村内实际,采取“党建+帮扶+农户”的发展模式,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让曙光村集体经济成功转型,2022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就达到了10万元。

未命名-1.jpg

枇杷是曙光村的特色支柱产业,但枇杷销路一直是问题,为了打开市场,王丹丹制定了“强化宣传+寻找渠道”的工作思路,为曙光村枇杷设计宣传口号、商标及包装,通过消费帮扶拓宽销路。每年枇杷成熟季,她都会带领村干部帮助农户摘枇杷、接订单、挑好果、精包装、搞运输,王丹丹对村干部说:“虽然很辛苦,但是能为村民卖枇杷,办实事,一切辛苦都值得”。目前,曙光村有一百多户枇杷种植户,全村每年出产枇杷15万斤左右,产值可以达到100万元。

在曙光村四年,王丹丹着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以群众同不同意、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慢慢地这个“小姑娘”变成了曙光村的“大家长”。

王丹丹被评为乐山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她说,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努力,接续奋斗,带领老百姓切实走上致富奔康的康庄大道。(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黎艳)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