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日报记者 肖盛雄 通讯员 滕伟 范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罗江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出“三主三化”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低、路子少、发展难等问题。
资料图片
区委主导,全域化推进。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构建“区负总责、镇抓统筹、村为主体”三级责任体系。成立乡村振兴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全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一级公司,统一负责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投资、融资等,建立由区财政局、罗江农商银行等34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问题、协调资源。建立启动资金、激励资金和帮扶基金,为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工作成效好的村等提供1-5万元资金支持。配套制定《乡村振兴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将涉农资金以拨改投等方式形成股份,由村集体持有。
镇党委主抓,区域化统筹。在全面清理各村资产的基础上,将村划分为孕育破壳、巩固提升、发展壮大三类,精准施策,统筹推进。2018年成功孕育破壳36个村,巩固提升20个村,发展壮大8个村。抓住全省唯一的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改革试点契机,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园建设,产业园盈利70%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0%作为产业发展风险基金,10%用于临时救助帮扶群众。
同时,以镇为单位,分类收集培训需求、开展专题培训,借助农民夜校、支书讲堂等平台,采取外出学、请来讲、跟岗练等方式,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发展能力。
村党组织主体,市场化运行。全面完成“三资”清产核资,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30个,董事长(理事长)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报酬实行“考核制”。各村立足实际,采取资产创收等14项经营方式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各村通过“一村一策”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启动项目136个。此外,探索出“金融机构+公司+村级集体资源”的发展模式,102个村党组织与农商行、龙头企业党支部结对联建,通过“政、银、担”的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单个项目贷款可达200万元。四川正鹏农牧等企业为26个村提供价值110万元的成本价生产物资,构筑利益联结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