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人之 蒋秀梅 特约通讯员 蒋兵
头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脚踩着田边烫脚的路面,种粮大户郭长春用力双手抱起一袋沉重的稻子,往转运拖拉机走去,田野里弥漫着收割机喷出的稻香……8月20日下午4点,荣县观山镇水池村现代农业园区,一片热辣滚烫的场面。
“两台收割机干了一周了,已经收割了300余亩,预计还要干七八天,才能把剩余的500余亩收割完。810亩水稻95%实现机收。”郭长春站在田埂上一边指挥着收割机手,一边向笔者介绍眼下的抢收。
搬运稻子上车的郭长春。荣县融媒供图
今年算丰收年吗?平均亩产多少公斤呢?总产量能达到多少公斤?笔者紧跟郭长春在田边小跑着追问。他介绍:“你看这吊弯腰杆的谷子嘛,稻穗长颗粒饱满,肯定是丰收年噻!干产一亩能达到600多公斤,其中那片超高产示范田,省上专家测产达到亩产792公斤,成为荣县今年水稻的最高产量示范。今年810亩的总产量约48.5万公斤,不过我是把收割上坎的湿谷子,按每公斤2.1元卖给本镇一个大米加工厂了,一亩收入约1500元,实现田边数钱入账。”
稍作休息,郭长春透露了他种粮赚钱的“粮”策:精选优良品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无人机统防、机械化收割,通过这五项“粮”策加上种粮大户补贴,每亩稻谷的总收入1500元左右,在抹平流转费和种植成本的基础上,一亩有100多元的纯利润。
郭长春说,耕好地种好粮,这是种粮人最基本的责任;要效益想赚钱,就得让土地循环“动”起来。“稻+虾循环,虽然今年上半年小龙虾价格低迷,但280亩稻虾还是有15万元的纯利润;稻+药循环,去年收割稻谷后,栽植泽泻500多亩,在价格走低的情况下,还是赚了近50万元的纯利润。今年稻谷收割后继续栽植相同面积的泽泻,希望今年能像前年那样获得80多万元的纯利润。”郭长春宁愿起早贪黑,也不愿意让土地“放假”。
作为新型农民的郭长春,不断探索种粮技术,不断探索循环种养路子,不断添加机械化耕作设备,在耕好地种好粮的同时,也为当地提供了8100多人次的劳务用工,支付劳务费90多万元,带动村民在家门口一起学种植技术,一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