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 赵晓兰
6年前,年近五旬的李晓晴放弃安逸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三台县潼川镇橙园村创业,编织自己的“绿色水果梦想”。在经过无数艰辛付出后,如今,她创办的家庭农场声名远扬,并带动周边镇乡农户种植生态水果,走上致富路。
资料图片
3月5日,笔者来到越晴农场,分享她的“创业故事”。
在越晴农场里,笔者看到,一排排葡萄架上,修剪整齐的枝条正在抽芽,毛茸茸的嫩芽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沿着新修的水泥作业道前行,不时见到农户在地间除草、施肥、移栽苗木。
李晓晴告诉笔者,返乡创业前,她先后开过餐馆,卖过服装,从事过副食批发。2000年,她和丈夫一起在成都驷马桥从事水果批发。在她的大力推荐下,家乡的优质枇杷、黄金梨不但走进了成都、重庆、海南等城市的各大超市,还带动10余个镇乡农户发展优质水果栽培,让更多农户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2012年,45岁的李晓晴决定放弃赚钱的水果生意,回乡种植水果。李晓晴对葡萄情有独钟,最终在潼川镇橙园村流转了80余亩土地,开启了她的“追梦之旅”。
在种植过程中,李晓晴坚持施用有机肥、农家肥。肥料不够,得知葡萄园附近入驻了一家养猪场,李晓晴想出架设管道“沼液滴灌”这一招,让养猪场的沼液流进了葡萄园。“葡萄口感特别好,前来购买和采摘的人特别多。”李晓晴说,除了供游客采摘外,成都伊藤洋华堂、重庆果林有限公司等多家超市和果品销售公司纷纷前来订购。
“2018年上半年就拿回了所有成本,心里特别高兴。”李晓晴说,但高兴劲儿还没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了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家当。
2018年7月11日,巨大的洪水沿着河流而下,将越晴农场80余亩已经成熟的葡萄全部冲毁,装修一新的农家乐和辛苦培育的各种花卉随着洪水损失殆尽。望着一片汪洋,常年在农场务工的20多个农户,哭成了一片。
但李晓晴却哭不出来。这次洪灾让李晓晴损失570余万元。
洪水退去,面对一片狼藉,李晓晴安慰大家说:“洪水可以冲掉土地上的东西,是莫法冲走我们的梦想的。毁掉了,我们再重来。”李晓晴说,洪灾带来损失,也带来了新生。经过商量,李晓晴决定改变农场种植结构,除继续培育优质葡萄品种外,也种植大棚火龙果,培育甜橙苗木,销往省内外。
东挪西借筹到100万元后,李晓晴和丈夫开始新的追梦之旅。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匍匐在泥土中的葡萄“站”了起来,30多亩的柑橘苗木在温室里茂盛成长……农场焕发出蓬勃生机。
随着规模扩大,农场为橙园村的贫困户、残疾人、农户们提供了30多个工作岗位,同时,李晓晴还招聘大学生管理人才,为农场注入新鲜血液。李晓晴说:“创业不易,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有泪水也有喜悦。我相信只要坚持,梦想肯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