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斯)随着金秋的脚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的贵妃枣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8月23日,全国主流媒体大型采风活动走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亲眼见证了村民们忙碌而喜悦的丰收景象,共同见证了贵妃枣产业如何成就甜蜜产业路,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在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带着特有的果香,贵妃枣圆润饱满的果实挂满了藤蔓,仿佛是大自然对辛勤耕耘者的最好馈赠。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脸上洋溢着笑容,正是贵妃枣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白马关镇2008年起开始大力培育贵妃枣产业。从最初的几十亩试种,到如今的6000余亩规模,从单一村庄到多村联动,贵妃枣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果”。通过与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白马关镇不断强化品种优势,成功培育出贵妃枣2号、3号及蜀脆枣等多个优质品种,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传贵妃枣在罗江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早在唐朝就有小面积种植。传说唐朝天宝年间马嵬坡之变中,贵妃杨玉环潜逃求生,来到绵州罗江县境宝峰山,过起晨钟暮鼓的僧尼生活。贵妃携带的贡枣之核落地生根,长出枣树,结出繁果。当地人将其命名为“贵妃枣”。贵妃枣在罗江栽植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在蟠龙镇宝峰村保留100年以上的枣树和400年以上的枣园遗迹。该枣品质好,受到市场消费者喜爱,为培育特色产业,助农增收,在四川省市的支持下,经过努力,栽植面积不断扩大,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成为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今年天气甚好,贵妃枣迎来大丰收,预估结果将超过1500万斤,产值突破9300万元。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贵妃枣的销售渠道也进一步拓宽。枣农们纷纷借助微商、网络平台等新型销售方式,将自家的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电商销售额占比已超过20%,价格也较往年有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做强贵妃枣产业,白马关镇正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通过争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和天府森林粮库示范建设项目,建成共富农事服务中心,搭建农事平台,力争在智慧农业销售、科研能力、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目前白马关镇贵妃枣特色农业已步入产业规模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贵妃枣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让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让我们的生活富起来了。”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感慨地说,“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科技支撑和电商助力,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在乡村振兴的大形势下,罗江区白马贵妃枣产业,正以昂扬的姿态阔步前行田间地头到餐桌,贵妃枣不仅承载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