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8月16日,在邛崃市固驿街道仁寿社区,四川省种子站组织相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承担的“邛崃市科技创新示范片水稻制种量质提升技术示范”杂交稻制种产量现场验收,肯定了母本宽窄行增密机插技术具有较大的制种增产潜力。
当天,专家组在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考察示范田的结实与产量表现后,选取2个典型示范田块进行田间机械现场实收。最终,采用母本宽窄行增密机插技术的折合亩产177.5公斤,母本窄行机插技术的折合亩产168.5公斤,母本宽窄行增密机插技术比母本窄行机插技术每亩增加9公斤的制种产量。
专家正在测产。
“以前,母本是采用普通的插秧机栽插或人工栽插,但是插秧机30厘米的行距难以满足母本密植、提高制种产量的需要;之后,我们又在邛崃试用窄行插秧机,其25厘米的行距能满足母本密植的需要,但它的秧盘只能用于制种,而无法用于常规的水稻生产。”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旭毅介绍,“于是,我们前两年开始将杂交水稻生产的宽窄行技术运用于制种试验,发现母本采用宽窄行插秧技术之后,它的每亩株数与窄行技术相比,一样能达到1.4万至1.5万,确保了应有的密度。同时,与宽窄行技术相配套的秧盘实现了制种与水稻生产通用,宽窄行有利于发挥边际效应,提高制种产量。”
专家组认为,项目集成的杂交水稻制种量质提升技术革新了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方式,解决了邛崃市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瓶颈问题,有利于杂交稻安全生产,建议在邛崃市加快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