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8月20日,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崇州市组织召开了航天优质水稻新品种观摩暨配套栽培技术培训会。会上展示的多个航天水稻品种均根据品种特性探索研究配套栽培措施,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成都市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圈强链,支持在蓉育种单位和种业企业发展,涌现一批“川字号”航天水稻育种新成果。
在位于崇州市道明镇天水村的种植示范片,记者见到了“锦优90”“锦花99”“花优707”等中早熟品种,适宜成都市前后茬蔬菜轮作种植的两系品种“核两优7号”,米质达部颁一级、再生力强的优质晚熟品种“花香优872”,抗倒、优质、丰产等综合性状较好的后备新品种“盛香优907”等品种。同一片连片地块里处于不同生育阶段的水稻青黄不同、香气各异。
会上,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及四川省水稻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专家、有关区(市)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相关种业公司代表、种植户代表等百余人,现场观摩了水稻航天育种取得的新成果及示范效果。
“我们根据品种特性探索研究配套栽培措施,通过集成应用硬盘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育秧,配套栽后早管、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冯生强告诉记者。
经理论测产调查,展示品种有效穗均达17万~18万株/亩,其中中早熟品种理论产量达1300斤/亩以上,中迟熟品种达1400~1600斤/亩的水平。示范田块充分展现了品种的特征特性,展示效果良好,为航天育种新品种在成都市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阎洪介绍,此次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四川省水稻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相关企业等开展航天优质水稻新品种观摩暨配套栽培技术培训会,是为了结合生产实际,面向广大行业从业者群体,发展并大力推广转化示范“川字号”航天水稻育种新成果,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助力“天府粮仓”更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