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江梦霞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前两年,我们腌制的五香大头菜都是靠贩子上门收购,定价权还由菜贩说了算。现在好了,自从去年电商进村后,我们的五香大头菜就走俏市场,还卖到了海南、广州、北京等大城市。”3月3日,笔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红山村,65岁的刘文芳一边晾晒大头菜一边介绍说。
资料图片
据了解,这两年红山村农民采用传统手艺,将新鲜大头菜经腌制加工成五香大头菜后,1亩地大头菜产出了5000多元的净利润。
况场街道红山村是江阳区最大的大头菜种植基地,目前全村种植大头菜超过3000亩,亩产鲜大头菜达2.5吨,腌制成五香大头菜的亩产量也有1吨。
眼下正是晾晒腌制大头菜的季节,刘文芳一家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笔者在刘文芳家看到,一家人忙着清洗、晾晒大头菜,为接下来的腌制加工做好准备。刘文芳告诉笔者,腌制加工五香大头菜是一项纯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从大头菜采收、削根、清洗、晾晒、破片,到腌制、封缸、成熟出售,整个流程要半年多时间。前几年,由于销售渠道单一,红山村村民种植的大头菜虽然丰产,但卖不出好价钱,甚至滞销。2018年,为帮助红山村村民打通销售渠道,实现增产又增收的目标,江阳区供销社携手益农社运营平台,并与四川天府网农电子商务公司及阿里巴巴、顺丰速运等电商物流公司广泛合作,多方搭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做好“况场大头菜”的网上推广、销售工作。
去年以来,况场大头菜通过益农社等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销收入72万多元。“1亩五香大头菜通过网销能卖上6000元,比以前多卖一半的钱,即便除去人工和腌制成本,实际收入也有5000多元,我们算是尝到电商的甜头了。”刘文芳喜滋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