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凤 成舒贤 记者 李国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营山县坚持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大力发展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广袤土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一幅产业旺、农村美、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营山大地徐徐铺展。
种植园全貌
眼下,黄渡镇白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枳壳进入了收获的关键时期,漫山遍野的枳壳树上挂满了青色的果实。合作社负责人成茂培正组织附近村民进行采摘,采摘完成之后通过转运到加工房里面进行烘干、存储、销售,田间地头呈现出一幅丰收的喜人场景。“从2018年合作社成立以来,两个村流转土地面积1209.3亩,采摘期带动工人就业达30余人,每年的采摘期为7月1日至8月10日。后续发展,采摘期大概会提前到6月25日至8月10日,用工大概会增加至100多人。”黄渡镇白玲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成茂培说道。
村民采摘枳壳
据了解,该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经过近7年的发展,中药材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致富路。为促进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吸引了当地农户就近就业,并建立了现代农业中药材厂房,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合作社的年产值达200万元以上,为周边村民提供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我们趁农闲在这里打工,可以收入1万多元,加上自己的农业收入,我一个人一年可以收入2万多元。”
工人加工枳壳
近年来,营山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和新模式,积极探索资源开发、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等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全县以粮油、中药材、蔬菜、水果、水产、花椒、橄榄油、红芯王柚、黑山羊、柑橘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根据地理、气候、光照、土壤、产业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规划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50余万亩。“一村+一企梯度经营”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力拓宽了全县百姓增收致富的渠道。(图片由营山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