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来时都投“反对票” 去时都说“舍不得”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3-05

    驻村工作2年多,群众对这位第一书记的态度发生巨大变化——
  (记者 侯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这场反贫困的决战中,一个个难忘瞬间被定格成一张张精彩的图片——它们可能是崭新的学校、修缮的房屋和硬化的道路,也可能是丰收的年月、村民的拼搏和干部的付出。它们是四川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情景再现,也是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脚注。本月起,《扶贫四川》推出“扶事绘”栏目,讲述脱贫攻坚图片背后的故事,敬请垂注。扶事绘
  “村民一直围着我说‘谢谢’,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眼泪一下掉下来了。”3月2日,电话那头,曾任宜宾市兴文县德应村第一书记的罗珊,回忆起照片拍摄时的情景。
  当日,德应村邀请了县妇联主任进行讲座。讲座结束后,有人提议在刚建成的村委会前合影。“当时村民听说罗书记任期即将结束,要调回原单位。”照片拍摄者、时任德应村驻村工作组成员的郝河勇说,不少村民围住罗珊表达不舍,一旁的他迅速举起相机,抓拍下这一幕。


德应村脱贫贫困户不舍第一书记罗珊(右二)离去。 郝河勇 摄

    谈帮扶
    从不被理解到获得赞许
  “要走时,大家对我挺不舍。但其实刚来时,很多人不信任我。”罗珊的这番话,让记者感到意外。
  2015年3月,罗珊到德应村担任第一书记时,首先吃了身材的亏。该村党支部书记艾泽培看罗珊长得胖,心里犯嘀咕,“多半是下来镀金的,做不了啥子实事!”
  有了这个想法,第一次进村走访,艾泽培故意“刁难”罗珊,带他翻山越岭去偏远的农户家。一路上气喘吁吁的罗珊,坚持走完每一户。随后一个多月里,他更是摸清了所有村民的住址以及家庭情况。隔阂一下烟消云散,艾泽培、罗珊成了德应村脱贫攻坚的“亲密战友”。
  村干部尚对罗珊有疑虑,村民更是投下“反对票”。
  照片中最左侧的男子叫杨金才,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他家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必须马上修缮或者搬迁。为此,罗珊和驻村工作组成员先后去了五六次,但杨金才就是不同意。
  固执的老杨,成了罗珊的“心病”。经多方打听,罗珊了解到,杨金才不愿意修房,更真实的想法是想得到更大的政策补助。“这有点等靠要思想了。”罗珊说,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再三跟杨金才强调,政策不会再有变化,早修房子早得实惠。最终,杨金才答应了修缮房屋。
  感激罗珊的不仅有杨金才。照片中左二的陈全先,紧紧握住罗珊的手。十多年前,陈全先唯一的孩子因病去世,她与丈夫相依为命。驻村工作组到来后,了解到夫妇俩没有什么收入,便给他们送去了鸡苗让其养殖。再加上低保、土地流转等费用,陈全先一家在2016年顺利脱贫。
    谈收获
    第一书记经历成宝贵经验
  “我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还是不要太关注我了。”罗珊不愿多谈自己的工作经历,他觉得村民的不舍,更多是对驻村帮扶工作组的依恋。
  康晏洪是当时驻村帮扶工作组组长。驻村工作期间,他的妻子怀了二胎,但由于扶贫工作繁忙,康晏洪只能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开会研究问题,顾得了村上,顾不到家里。
  驻村工作期间,郝河勇的家人选好了日子,让他和爱人去领结婚证。不巧的是,领证当天,工作组接到紧急任务,郝河勇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下午6点,耽误了领证。
  “有这样一群人在,德应村的脱贫工作怎么会做不好呢?”罗珊说,几年驻村帮扶下来,村民搬进了新家,全村硬化水泥路17.1公里,村里规划确定了蚕桑、水果、苗圃等产业,并成立起德应养蚕专业合作社,带动一般农户166户、贫困户46户……
  驻村工作结束后,罗珊继续从事与扶贫有关的工作,在宜宾市发展改革委主管易地扶贫搬迁。如今,罗珊依然奔走在下乡的路上。“只有对群众真帮实扶,群众才会对你真情实意。”罗珊说。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