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静欣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近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生村高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大片成熟的高粱在阳光下翻涌着赤浪。“今年高粱长势好,从收割的情况来看,亩产量依旧在500斤左右,按公司给出的3.8元/斤的订单收购价,今年的高粱亩收入近2000元。”民生村75岁的村民颜明福和家人一大早就来到自家地里收割红高粱。看着眼前的红高粱迎风摇曳,颜明福眼睛笑得眯成了一道缝。
如今在大渡口镇,像颜明福一样靠种高粱增收的村民就有上千户,面积达到了2000亩。“订单种植”和“高粱+N”循环种植模式,让村民实实在在尝到甜头,过上了红火的日子。
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双龙村的红高粱迎来大丰收,村民顶着烈日收割红高粱。
公司+农户
订单在手农民无忧
近几年,大渡口镇引进泸州红高粱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为农民提供从种子到收购“一条龙”服务,把农民增收嵌入订单式农业产业链中,用一张张“订单”,将农民和企业、源头与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确保农民种得出、种得好、有销路、能增收。
“我们种的高粱不愁卖,有公司收购,价格还比市场高。今年,我种了8亩多订单高粱,1亩产量近500斤,按签约的3.8元/斤的‘订单’价格,亩收入近2000元。”颜明福表示,订单化种植,大大降低了农户的销售风险,销路和价格有了保障,就等于种“无忧高粱”,心里头吃下了“定心丸”。
大渡口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有生介绍,今年该镇结合泸州白酒企业多、高粱需求量大和农村留守老人多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群众与知名酒类企业签约种植订单高粱,从根本上解决了销售和增收难题,激活产业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奠定了基础。据悉,今年该镇的2000亩“订单高粱”就将给群众带来直接收益近400万元。
套种+循环
每亩可增收上千元
最近这段时间,大渡口镇的2000亩高粱陆续进入了收获季节,套种在高粱地头的红苕、黄豆等也长势良好。“在红苕黄豆收获后,还种一季蔬菜或油菜。一年下来,这高粱地几乎没有闲着,每亩地还要平均增收至少1000元。”陈有生高兴地介绍。
大渡口镇是纳溪区的农业大镇,自7年前该镇引进种植了2000亩酿酒高粱后,为增加土地产出,就在立体套种和循环种植上做文章,采取“高粱+N”模式,以此增加土地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今年,大渡口镇在2000亩高粱地头,套种红苕1100多亩、黄豆800多亩。在红苕和高粱收获后,还将种植一季油菜或时令蔬菜,让高粱地得到高效利用。
“每年高粱收完后,我和周边邻里就种一茬豌豆尖,面积达100亩,一茬下来,亩均还可以收入1000多元。”颜明福说。据了解,高粱收获后的几个月时间,循环种植再加上套种,每亩基本上都能再收入1000余元,2000亩高粱地给村民带来200万元的新增收入,实现了“一地多种”“一地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