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训训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晓刚
季夏时节,走进眉山市洪雅县青衣江畔,只见良田如织,山清水秀。这里,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宝地,更是现代农业技术的展示窗口。
近年来,洪雅县锚定建设青衣江流域10万亩粮食产业带目标,着力构建“一园一核三片N基地”粮食产业发展格局,全面建设“沃野良田卧山水、五谷丰登人丰足”的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经过几年努力,该县青衣江流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被评为市级园区,纳入成德眉资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同时,该县被确定为全省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
眉山市洪雅县“天府粮仓”柳江东岳核心示范区
健康稻米咋“长成”
绿色防控科技赋能
7月16日,在眉山市洪雅县“天府粮仓”柳江—东岳示范区,稻田中安放着一排排白色的性诱捕器,默默地守护着稻田。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世洪例行来到田间,与农户一同仔细检查诱捕器的运行、水稻的长势及病虫害情况。
“这里是‘东坡大米’和‘洪雅大米’生产基地,这片水稻正处于拔节期,是防治虫害的关键时期。”李世洪介绍,“针对二化螟主要虫害,我们运用性引诱剂(性信息素)来防治二化螟,并运用井冈霉素、芽孢苷素等生物农药来防治水稻的病害。”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让农产品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转化运用。
近年来,洪雅县持续擦亮“国家生态县”“四川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等金字招牌,探索“零碳农业”发展模式,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两大行动,率先在全市发布“洪雅大米”原料稻谷生产技术规程,并严格按照该技术规程进行生产。
截至目前,全县建立化肥化学农药减量示范点 27个,运用性诱捕剂防治二化螟的面积达到2万多亩,利用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控覆盖面积已达80%。该县在水稻种植领域创新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筑“绿”,让稻米更健康。
小藤椒变“金果果”
产业链完善促振兴
从田间到山坡,洪雅各丘区又到藤椒采摘季。近日,该县余坪镇黄里村的一片片山坡地里,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
在该村的藤椒种植园,饱满油亮的藤椒果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其中,正忙着采摘藤椒、运送装车。
“今年,全村种植藤椒约2300亩,预计藤椒总产量约120吨、产值将达1200万元左右。”黄里村党总支书记曾强军称,该村还同县里的藤椒加工龙头企业签订协议,采用“订单模式”,已向相关龙头企业出售藤椒10万多公斤,价值超过120万元。
藤椒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我一天能采100斤藤椒,按每斤1.5元的采摘价,这个月摘藤椒就能挣4000多元。”黄里村村民王治兰开心地说。
据了解,作为中国藤椒之乡,洪雅县种植藤椒约3.5万亩,已培育藤椒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56家;建立的订单收购机制带动农户每年节本增收3800万元以上。藤椒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这段时间,公司每天要接收700多名村民采收的大概8万斤藤椒。”和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和春说。收购的藤椒经过该公司低温萃取技术进行精深加工后,畅销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借助藤椒研发,该公司成为国际上首个花椒调味油领域的标准项目牵头公司。
据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统计,依托全县6家规模化藤椒生产加工企业,全县藤椒果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龙头企业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销售收入超6亿元,藤椒产业链逐步完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县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3年,全县一产增加值完成23.95亿元,增速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7.2%。”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洪介绍。
就在7月12日,该县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四川云三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据了解,该公司将为洪雅县农作物种子选育、生产、经营及粮食生产加工等场景提供支撑。
“公司的引进,填补了洪雅粮食种业基地的空白,将极大地推动粮食种业产业发展。”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的正式就位,让洪雅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