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制种水稻进入丰收季。7月29日一大早,在泸县海潮镇环都市农业示范园区里,村民们利用联合收割机、大货车等机具,忙着收割、运输已经成熟的水稻种子。站在基地的观景台望去,连片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微风拂过,稻浪翻涌,蔚为壮观。
7月29日,收割机在位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海潮镇红合村的海潮环都市农业示范园收割稻谷。(彭春华 摄)
海潮镇位于沱江之畔,发展水稻制种已有20多年历史。2023年,该镇利用自身制种和区位优势,打造了海潮环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平整土地、硬化机耕道、修建供水管网,打造了一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发展水稻制种、中晚稻及油菜等农作物。
“去年干旱,我们这里丝毫未受影响,园区新建的3个大型提灌站可以把沱江水送到每一块田地。”海潮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波介绍,园区的快速建成和日常安全运转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全力支持。建设期间,海潮供电服务站为园区配备专属客户经理,快速办理接电并主动帮助园区安装各类电气设备。
“我们现在收割、烘干一条龙轻轻松松就搞定了,不像以前要看天吃饭!”正在田里收割的海潮镇红合村5社村民彭汝辉一边指挥收割机卸货一边说。农田里,笔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待收割机把稻谷卸到货车上后,彭汝辉立即将货车驶往不远处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进行稻谷加工。
彭汝辉是海潮镇的种粮“把式”,前几年,想到自己年事已高手有残疾,他一直未敢扩大规模。看到去年园区推出的“全机械化种植+电气化加工”模式,他果断流转了90亩田地,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种植搞得有声有色,初步测算他今年能有近二十万元的收入。
7月29日,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员工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海潮镇环都市农业示范园里向村民宣传安全用电知识。(马宁果 摄)
在红合村5社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加工坊里,三台大型的稻谷烘干机马力全开。村民们三五一组地利用打包机、封口机等设备将烘干后的稻谷装袋储存。海潮供电服务站副主任刘飞带领电工杨建红、周逊,对该中心内部供电线路及电气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并向负责人交代了用电注意事项。
“我们园区是‘订单式’种植,不愁销路,种子公司提供种子并负责回购,高标准农田的制种比常规水稻每亩利润要高一千多元,因此园区建成后大家积极性很高,今年村上还有返乡青年加入种植大军。”在加工坊帮助村民生产的红合村第一书记刘洋说。
泸县海潮镇环都市农业示范园是泸县近年来大力发展水稻制种的一个缩影。泸县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是长江上游同时具备两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条件的最适区域。2024年,该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2.86万亩,预计年产杂交水稻种子550万公斤。
为助力泸县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国网泸州供电公司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泸县各类农业园区建设项目需求,坚持电力先行,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并充分发挥“村网共建”供电服务站作用,全力满足制种产业发展和村民加工生产用电需求。2022年以来,该公司共在泸县投入农村电网改造资金25393万元,建设10千伏线路279公里,新建配电变压器320台、容量4.79万千伏安,为该县制种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撑。
“海潮镇环都市农业示范园今年还要投运一座大型大米加工坊,下一步要扩大制种规模,争取创建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种业园区。”陈波说。(供稿:国网泸州供电公司 马宁果 彭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