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灿红
7月16日,西昌市裕隆回族乡兴安村的千亩葡萄基地里,高品质的阳光玫瑰葡萄成熟上市,每天采摘6万斤左右,仍供不应求。
近日,四川进入雨水多发时期。“雨水多,会导致果园湿度大,白粉病发生加重。”该基地负责人周亚伦介绍,“除了白粉病,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一直都比较重。目前市场上防治它的化学药剂较少,一种药剂用两年就产生抗药性,增加用药量又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是葡萄成熟期,防不好的话会影响商品性。”
省农科院开展中试熟化科技服务。 受访者供图
在该葡萄基地的温室大棚内,一串串绿宝石般的阳光玫瑰葡萄在白色纸袋的保护下甜蜜生长,摆脱了季节性病虫害的困扰。周亚伦表示,“这多亏了植保专家的精心指导。”
今年,该葡萄基地得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胡容平团队的技术支持,对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团队依托水果创新团队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中试熟化项目开展技术示范,与西昌学院兰建彬副教授共同建立了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控示范基地,面积80亩,推行绿色防控、减药增效的绿色生产理念,为攀西葡萄提质增效赋能。
胡容平研究员介绍,二斑叶螨属于我国2级入侵害虫,主要刺吸植株汁液,致使被害叶枯焦早落。“当螨量大时,数量可达万头,并在叶面、叶柄及枝条间拉网穿行,借风力扩散,危害较大。”
该团队为葡萄基地建立了一套绿色防控技术。以防治红蜘蛛为例,在做好清园工作的基础上,一年释放两次捕食螨——这是一种专门捕食害螨的有益螨类,会主动捕食红蜘蛛,达到有效控制虫害的目的。
“果实蝇也是葡萄上的常见病害,防治不当会造成果实腐烂、提早落果等。”胡容平说,在防治果实蝇时,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能起到关键作用,比如需做好清园及套袋工作,使用诱蝇板、诱捕器等物理方法,喷施球孢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控等。
周亚伦介绍,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在用药成本减少的同时,果园商品果率得到提升,间接带动经济效益提升。“目前,我们果园采摘的商品果卖到9—13元/斤,而市场上商品性不好的果,只能卖到5—6元/斤。”
近两年来,阳光玫瑰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在市场供应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提升品质,成为当前阳光玫瑰产业突破瓶颈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周亚伦们”,开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为提升葡萄品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