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罗沾
盛夏瓜果香,稻田绿浪涌。6月27日,在高县可久镇高坡村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分头忙着往稻田投放鱼苗。
“今天,上万尾鲤鱼、鲫鱼苗在这50余亩稻田‘安家落户’,半年后将带来超100万元的收益。”高坡村村集体公司负责人说,在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稻田养鱼,亩产成鱼至少160斤,以市场最低收购价算,一亩稻田养鱼纯收入可达1800元以上。
村民往稻田投放鱼苗
高坡村位于可久镇500亩“稻鱼共生”现代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园核心区。近年来,可久镇立足二夹河纵贯镇境18千米、二龙湖蓄水丰富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引进宜人渔业入驻发展立体水产养殖,并以该企业为“龙头”,采取“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在二夹河流域条件成熟的菊花、高坡、永安等村开展“稻+鱼”综合种养试点,打造“稻鱼共生”现代生态水产养殖示范园500亩,以此带动全镇稻田养鱼发展。
“田大保水好养鱼。保守点算,谷子亩产1400斤,产值至少2000元;鱼亩产150斤,产值2200元以上。”说起稻田养鱼,高坡村村民费德强算起账来。“要水从二夹河里抽,要技术找镇农技中心,鱼养大了村集体公司负责保底收购……”费德强说,他们稻田养鱼有“靠山”,既不愁技术也不愁销,只要日常管理跟上了,就稳赚不赔。他今年的3亩稻田产的水稻和鱼的收入,纯赚1万元没问题。
“‘天然氧吧品香茗,稻花香里听渔歌。’作为纯农业镇的可久镇,按照‘山上有机茶,山下生态鱼’的产业布局调整,已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格局,‘可久有机茶、可久生态鱼’两张名片越擦越亮。”可久镇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全镇发展稻田养鱼5000亩,稻、鱼总产值超1600万元。今年,全镇以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着力打造更多的“稻鱼共生田”,持续深入推进“稻鱼共生”现代生态水产养殖项目,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粮共存,实现“一田两用双丰收”,让村民在始终端牢自己“饭碗”的同时,又持续鼓起“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