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一夜透雨田野凉,无边稻禾翡翠镶。7月1日,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沫东坝村,正在地里采摘甜玉米的村民黄世军乐呵呵地向笔者报喜:“今年在家里的3亩多甜玉米地中套种大豆,通过优势互补,收获嫩玉米棒子约2000公斤、嫩大豆200余公斤,收入1万多元,比往年单纯种植甜玉米增收约2000元。”
沙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沙湾区有耕地14.57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5.3万吨左右。该区把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成果、力争生产更多粮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充分学习借鉴各地经验基础上,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并向大学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请教,立足当地地理、气候、土壤等因素,在推广水稻和泽泻(或川芎)轮作基础上,科学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加马铃薯(或红薯)、中药材加玉米(或大豆、马铃薯、蔬菜)等粮药、粮粮、粮蔬复合种植模式及种植技术。
沙湾区还着力破解技术难题,区农业农村局分山区、丘陵、平坝三个片区,有针对性地开展 20 多场粮药、粮粮、粮蔬科学复合种植培训会,帮助6000多户农民掌握了相关农作物复合种植关键技术。同时,为每个村各落实了1名农技员,免费为村民开展农作物复合种植及农作物选种、播种、管护、采收等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全区粮药、粮粮、粮蔬作物复合种植规模达到1.8万亩,年产泽泻、川芎等中药材1100吨,增收玉米、大豆、马铃薯、红薯等3500多吨。”沙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农作物的科学复合种植,实现优势互补、共生共荣,有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土地单位产出率,亩均增收500元以上,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同时,各镇组织农技员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开展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科学采收,确保农作物长势良好,颗粒归仓。
沙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扩大全区粮药、粮粮、粮蔬科学复合种植规模,持续提升复合种植农产品产量及品质,让有限的土地多产粮食,为“中国碗”多装“沙湾粮”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