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简阳:可食可赏“小杂粮”玩出产业“大文章”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7-03

杨益叶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听说过荞麦,没想到荞麦花还这么好看。”6月30日,成都市民罗秀华女士与家人一同前往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与众多游客共赏娇艳的桃红色荞麦花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
  与此同时,距离石家村50 余公里的丹景街道同意村,小米种植基地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200多亩“超大狗尾巴草”小米进入收割期,金色的米穗铺满田野,微风吹过,泛起层层金浪。
  荞麦、小米、藜麦、燕麦……这些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且有特种用途的粮豆,在四川被统称为“小杂粮”。近年来,随着健康、平衡饮食理念的普及,“小杂粮”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仅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还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了新的力量。

未命名-1.jpg

同意村百亩小米收获现场。

发展荞麦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罗秀华上午在荞麦花田拍照留念,中午则在当地农家乐品尝了一道特色凉拌菜——凉拌荞麦芽苗。
  荞麦芽苗是荞麦籽粒的幼芽或幼苗。这种新型蔬菜不仅质地柔嫩微脆,带有特殊香气,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生物类黄酮活性成分,是普通蔬菜所不具备的。
  “除了收获荞麦籽、观赏荞麦花外,荞麦的菜用价值也得到了开发。”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向达兵介绍,去年石家村200多亩荞麦带来了直接收益20多万元,再加上以荞麦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使石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石家村如何将“小杂粮”做成产业“大文章”?该村以“小杂粮”为媒介,从单一种植向深加工、电商销售等环节延伸,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石家村先是与相关食品企业深度合作,推出了荞麦面、荞麦茶、荞麦酥等17款特色产品;后又打造了“乐活小院”,集休闲观光、美食品鉴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验区。
  为留住游客,避免“停车拍照就走人”的情况,石家村还计划打造以荞麦花为看点的“露营目的地”,并沿袁河打造了青石板步道、月季观光带、亲水游乐区等设施,同时在村道边种植格桑花等花卉,一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牵手非遗 小米精耕加工赛道
  同意村则正因另一种“小杂粮”而热闹非凡。当天,“天府粮仓—三岔湖杂粮示范基地”在这里正式揭牌,百亩小米也迎来了丰收。
  说起同意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已有900多年历史的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手工挂面,其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忠兵便是同意村人。他长期在外创业,因一次偶然回乡探亲,了解到村里撂荒地严重。
  为了帮助家乡盘活闲置土地,李忠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了解到其他村庄成功引种“小杂粮”后,他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向达兵所在的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团队。
  专家与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跨体系合作试种小米后发现,原本在北方主产区9至10月成熟的小米,在同意村6月底便能成熟,且产量颇佳。提前两个月上市,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市场价值,还意味着这里一年能种两季小米——种植户的产量效益能够进一步提高。
  小米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周期较短、适口性好、加工可塑性更强、市场面更广等优点。李忠兵发现,现在消费者除了关注味道好,更加关注绿色健康。在挂面中加入营养丰富的杂粮,更能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
  记者了解到,同意村今年第一季杂粮种植约120余亩,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0余万元的收入,明年种植规模将达500亩以上。当前,该村已与相关食品龙头企业合作开发杂粮糕点、杂粮酒等特色产品10余种。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