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晓梅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感谢你们。我反映的安全隐患,没想到当天就解决了。”近日,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齐赛飞来到大河村,村民吴天和感激地对齐赛飞说。此前,吴天和反映自家房屋旁边的弃土场泥土阻塞沟渠,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了解情况后,镇上马上安排工作人员解决问题。
而这,只是新乐镇纪委以村、社区为主体在全镇推动“有事找纪检”工作走深走实,探索运用“双问双解”机制,即问需问效、解决解释助力持续实施“民心守护”工程的一个事例。
问需问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有了这个垃圾亭后,我们2组的30多户人家垃圾有倾倒的地方了,垃圾当天就被转运走了,苍蝇、蚊虫也远离了我们。”6月24日一大早,新乐镇龙蟠村2组村民聂永剑说。
原来,聂永剑所在的龙蟠村2组生活着30多户人家。前几年通组公路硬化后,村民出行方便了,但却没有一个规范的垃圾亭来让村民倾倒垃圾,导致夏季苍蝇蚊虫乱飞,臭气熏人。今年4月,新乐镇纪委结合“有事找纪检”工作,在纳溪区率先开展了“双问双解”行动,走访中聆听了聂永剑等村民的诉求后,一周时间不到,一个耗资8000元的高标准垃圾亭就建成投用了。
在“双问双解”的问需问效工作中,新乐镇立足于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度,建立健全“三个一套”,即一套行动、一套台账、一套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一律“照单全收”,并建立完善统一归口管理、科学规范流转、全程跟踪督办、及时沟通反馈的闭环运行链条,按照部门等分类分级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流转去向、承办单位、督办情况、办结时限和办理结果等,实现全流程监督,形成镇纪委牵头抓总、各部门具体负责、镇村一体推进的“同题共答”新模式。
解决解释提升群众满意度
今年5月,齐赛飞收到大河村7组村民张忠琴反映,年初10千伏铁塔建设项目占地后,她种植的油菜地被占用,补贴资金被取消,另外种植的几棵果树没有计算到占地补偿里,希望政府能给予补偿。
群众利益无小事。第二天齐赛飞便会同镇经发办人员上门了解情况。齐赛飞和经发办人员对照着银行流水,一笔一笔解释给张忠琴听。对其反映青苗补偿费里没有果树问题,经多方证实漏计后,经发办人员重新丈量并进行了补偿。
在“有事找纪检”工作提质增效中,新乐镇纪委除了“双问”,还切实做好“双解”,即解决、解释,并以“派单”方式来定责任。镇纪委及时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清单式”分类梳理,按照业务内、外制定台账,将收集的问题分为三类,即符合政策、具备解决条件的,列为Ⅰ类问题;符合政策,但需经过努力、创造条件或协调转报上级部门才能解决的,列为Ⅱ类问题;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解决的,列为Ⅲ类问题。根据职能职责,对Ⅰ类问题清单派发至对应部门并督促解决;对重点难点问题,镇党委集中研究解决,纪委督办跟进。针对共性问题,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让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发生。对一些不符合政策规定,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
据了解,今年4月以来,新乐镇开展“有事找纪检”工作累计下沉干部超过200人次,收集问题诉求58个,解决46个,立案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7件7人,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群众满意度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