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洁
“没有合格证无法入场销售,我们要主动向消费者展示溯源主体码和开证依据等信息。”6月2日上午,在遂宁市高新区纵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李先生刚开门营业,就用快速打印设备给食用农产品贴上“身份证”。
据悉,不只在遂宁市,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已在全省各地全面推广。从“田间”到“舌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四川作为农业大省长期以来探索的课题。
有了合格证“舌尖”安全有保障
遂宁市高新区纵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里,经常都能看见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工作人员衡亮的身影。他穿梭于摊位间,随机抽取蔬菜、水果等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这个市场每天交易农副产品超1000吨,我们会对入场农产品严格核查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并要求批发商门面显著位置设公示专栏,主动向消费者展示溯源主体码、合格证信息和农产品检测合格信息。”衡亮说。
“对监督抽查不合格的产品,要依法依规处置。”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要从源头上守护好农产品的安全,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走进遂宁市船山区鹤林水乡养殖专业合作社,水质实时监测设备正在有序运转。“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水温、溶氧量等关键水质指标,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农户的手机。”遂宁市船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君介绍,该合作社不断提升水质,并自觉配合各级部门抽检和产品自检。
据了解,船山区已在全域推行“追溯+合格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确保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
除了全程可溯源,在眉山市、都江堰市等地,通过检打联动等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加有了保障。
做强农业品牌市场化发展有效益
在大英县隆盛镇青坪村,桑葚、车厘子、黑鸡已成为支柱产业。近年来,该村通过农旅融合,开发桑果干、桑果酒和桑葚酵素等加工产品,带动村集体年收入300余万元。
“通过检测后,生产者拿到合格证,卖东西的底气更足,也能卖上好价钱,更利于打造品牌。”大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今年是四川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开局之年,全省将以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培育发展“天府粮仓”农业品牌为统领,扎实推进重点农产品药残攻坚治理、农产品“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扩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提升等重点工作。
目前,全省各地已培育出“天府源”“遂宁鲜”“甜城味”“好充食”等多个区域公共品牌。继去年我省成功推出“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及精品品牌后,今年还将启动“天府粮仓”省级公用品牌运营管理工作,开展集体商标使用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