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闵宇 文/图)“早上好!”5月20日早上,农村客运车辆驾驶员刘世海来到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秦场村,将13名小学生接送到中峰镇中心小学后,再次返回秦场村,接上幼儿园学生赶往学校。忙碌的早班时间结束后,刘世海驾驶的农村客运车辆开始正常运营。
学生有序上车
早七晚三
上学出行不再难
“2019年,秦场村里的小学合并到中峰镇中心小学后,村里的学生要统一到近10公里外的地方上学,当时中峰镇往返秦场村的客运车数量少、班次少,无法适配秦场村学生上学时间和乘客需求。”名山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何相材说。
“我们随即在全区开展中小学生乘车难问题调研,发现除秦场村以外,新店镇红光村、车岭镇骑岗村等地皆存在相似问题。”何相材说,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乘车难问题,名山区以秦场村为试点,探索开行“上学车”——即合理利用农村客运车辆,按照“正常运营+定制客运”模式,根据学生分布情况设置集中乘车点。“点对点”“一对一”的定制客运“秦场模式”由此建立。
近年来,名山区不断完善“定点、定时、定线”模式,已抽调40余辆农村客运车辆在全区60余个站点对学生们进行早上6点到7点、下午3点到5点时间段的接送,解决全区14所小学学生的接送难题。
“每逢周末、节假日放假回家,我们会安排102辆车用于接送中小学生,基本占到车辆总数的90%,只希望每个孩子周末都能及时回家和父母吃饭。”雅安市名山区连通运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更新“目录”
快递下乡搭便车
“秦场模式”的成功,让名山区交通运输局有了更新的想法。
“出发!”5月20日下午3点,清点完需要代运的快递包裹,王禄静驾驶一辆名山城区至红星镇骑龙村的农村客运车辆,朝着乡村驶去。
“开了这么多年车了,从2021年起,车上多了一批特殊‘乘客’——需要送达村里的快递包裹。”王禄静指着包裹说。
2021年,名山区开始试运行农村客运车辆捎带快递进村的“顺邮车”模式,整合交通、商务、供销社等资源,打通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破解农村物流配送难题,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蹚出新路子。
“顺邮车”模式启动后,“收货难”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眼下,名山区通过建设90个“金通·电商邮快驿站”镇村电商和物流节点,农村客运车辆定点提供快递代取、送货上门、邮政寄递等服务,推动超200万件茶叶、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网络零售额2.46亿元。2023年,名山区获评“川货寄递”先进县。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助力春季茶叶高峰采摘开行的‘采茶车’、为交旅融合发展开行的‘旅游车’。”何相材说,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农村特色产业、文旅项目等不断丰富,群众对于客运服务的需求不断多元化、差异化。名山区积极拓展定制客运“秦场模式”的“菜单目录”,实现乘客“点单”客运“接单”,为农村客运市场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