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现在收割机性能好多了,如果机手操作得当,损失率可以控制得很低。”5月29日,绵竹市紫岩街道蒲柳村,农机手曾磊正忙着检修收割机轮胎、履带,为赴陕西收麦做准备。
收割速度不能快,到田头要收边,机器参数得调好……机手是提升机收减损效果的关键因素。日前,绵竹市在全市11个镇(街道)组织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20多个机手田间“擂台比武”,一展实力。此次“比武”,并非比谁收麦收得快,而是比谁收麦子的损失率更小。
工作人员正在田间收集麦穗和麦粒。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采样点涉及富新镇清狮村、什地镇同义村、汉旺镇建设村等地,经取样测算后,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为1.2%。其中,位于新市镇浦柳村的采样点机收损失率为1.1%,曾磊正是在此地“比武”的一名机手。
得知“比武结果”后,曾磊毫不意外。“我开得慢,而且转弯、掉头这些关键位置也没放过。”作为一名老机手,他参与小麦抢收已有十多年,在减少损失方面颇有心得。“损耗大了,种植户也心疼。我们作业的时候肯定要小心谨慎,确保每一个角落都收割到位。”
绵竹市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绵竹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装备,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到84.04%,小麦机械化率达到91.07%,但机收效率和减损率还有提高空间。“此次活动既是落实四川省关于2024年主要粮油作物机收减损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绵竹粮食安全的重要一课。”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站长曾伟表示,将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的方式,挖掘机收减损潜力,全力保障绵竹27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前几年很多机手收小麦的时候,一味追求速度,机器作业损耗率能达到5%。”绵竹市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有30多位带机入社的社员。每次作业前,负责人李兴健都会将大家召集起来,挨个检修机器、调试性能,交流技术经验和技巧,确保作业时应收尽收。
“今年测算出来的损失率较去年下降了0.4%左右。”绵竹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付俊介绍,机手节粮减损意识提升、精心保养调试机器,根据小麦生长具体情况灵活调试机器作业参数等,都是损失率降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