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这个苗子长得好哦!”近日,前来参加中江丹参组培无菌克隆苗炼苗移栽验收会的专家组成员,刚走进种苗繁育大棚就忍不住夸赞起地上一垄一垄绿油油的丹参苗。同样来参加观摩学习的某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之前我们种植丹参都是根段种植,今天第一次看到通过苗子种植。”
“传统根段栽培通常是在冬季采挖时即挖即种,有常规的育苗和移栽时间。而组培苗种植随时有苗,在温度适宜的春秋季都可以进行移栽。而且组培苗种植的药材品质更好,产量也会更高。”四川农业大学张利教授介绍。
丹参作为在中江县种植了300多年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4.5万亩,产量(干品)1.03万吨,种植业总产值2.57亿元,是当地助农增收和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2020 年组培苗技术在中江研发推广应用前,丹参种植由于长期采取无性繁殖,导致种根带病,药材品质每况愈下,产量大面积降低,种植户积极性下降,产业发展受限。
针对这一情况,张利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对中江丹参良种高效繁育的技术攻关,并最终取得“川丹参组培快繁”以及“茎尖脱毒再生”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优质克隆苗-优质良种-优质生产苗”3 级高效繁育技术。同时,为提高种植户种植积极性,团队还联合开展中江丹参组培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攻关,让中江丹参组培苗在中江本土实现规模化生产。
当天,专家组成员对项目团队炼苗移栽无菌克隆苗成活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通过现场测算,炼苗移栽成活的丹参克隆苗19255株,无菌苗移栽成活率达到 85%以上。“从成活情况来看,成效初见。”张利教授说。
加入到技术攻关团队的四川省天府神龙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试管炼苗后移栽到大田,丹参苗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提升,根部也更加均匀肥大,丹参干品每亩产量能提升10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