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5月22日,登上盐亭县西部水产现代农业园区的一处观景台俯瞰,3000余亩的集中连片标准化鱼池颇为壮观。与此同时,相隔不远的盐亭县花果嫘乡现代农业园区,红的樱桃、黄的枇杷等时令水果吸引了不少游客。两个园区产业不同,但也有共同点:都位于盐亭县西南部梓江河畔的巨龙镇,因其产业规模大、辐射带动强而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标杆。
巨龙很小,辖区43.39平方公里在盐亭乡镇中面积最小;巨龙很大,两个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千余名群众参与发展。依托两个龙头园区,巨龙镇以农旅融合为主攻方向,以特色产业带动全镇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加速赋能。
西部水产园区全貌。 受访者供图
“鱼苗自由”描绘产业发展新蓝图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园区核心区、位于巨龙镇胜利村的一处催产孵化中心,催产池、孵化桶内,小拇指般大小的鳜鱼幼苗自由遨游。50多天后,幼苗将陆续被投放进鱼池。再过半年,成年“梓江鳜鱼”就会被打捞、售卖。“园区每年的生鲜鳜鱼总产量达2000余吨,年产值约2.5亿。”盐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飞介绍。
产量如此大,鱼苗能供应上吗?对于记者的疑问,园区相关负责人杨光伟道出了秘诀:育种。2019年初,园区专门组建技术科研团队,瞅准鳜鱼种质退化、缺乏专用配合饲料等问题聚力攻坚。通过5年多的努力,园区成功开展了梓江鳜鱼优质家系子二代的培育工作、研发了鳜鱼的专用饲料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园区建立了“科学选苗、智能建档、无害育种、云端管理”的育种模式,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瓶颈,实现了“鱼苗自由”。
有了鱼苗的稳定供应,园区工人严格执行驯养标准,努力提高梓江鳜鱼的成活率。为补齐鲜鱼保存时间短影响售卖的短板,园区招引穗丰农资公司专门建设了冷藏库。同时,在水产品的清洗、筛选、冷贮等环节,园区均建设了相应的配套设施设备。“鲜活运输率可以达到100%。”园区企业穗丰农资公司负责人谢俊益说,一系列措施养殖效益能提升不少。据测算,解决了冷链运输痛点,园区售卖的活鳜鱼身价至少翻番。
近年来,除做好鱼文章之外,园区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思路,探索“吃、住、行、游、购、娱”园区景区化发展之路。去年,园区旅游收入达到了300万元。接下来,该镇还将探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园区建设和产业经营。“今年,园区联农助农效益将进一步显现,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突破3.3万。”巨龙镇党委书记李泓江说。
“花果经济”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记者在花果嫘乡园区观察到:西部水产园区的发展正由单一的卖鲜鱼业态,切换至乡村旅游的发展赛道。
当天,园区内,几辆旅游大巴一度给村道造成拥堵,樱桃基地随处可见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谁能想到,这里12年前还是省级贫困村?天水村经历了怎样的精彩蜕变?“走基地逛一逛就晓得了。”该园区负责人陈奉明发出邀约。
车行至天水村制高点,整个产业园区尽收眼底。杂柑林、蜜桃林、樱桃林等果林长势喜人,林木间泛黄的油菜即将迎来丰收。2012年,受当地镇政府、村两委邀请,村民陈奉明返乡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一座占地6000余亩的现代田园综合体在天水村落地、发展。村里将土地流转给企业,拓宽集体经济增收门路,村民则进入园区务工。
从最开始,园区就主打绿色、有机农业,坚持不喷洒农药,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园区常年固定用工120余人,高峰期园区用工超500人。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每年产出的1.2万吨优质水果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步入正轨后,产业规模又辐射至周边三个村,进一步释放带动效益。
近年来,依托良好发展基础,园区将农旅融合作为发展重点,聚集产学研等热门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3月底桃花节期间,最热闹的时候一天接纳了1500余人。这让陈奉明愈发坚定走农文旅融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路径。“想办法争取把人留下来吃饭、住下来。”他认为,农业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结合旅游来搞,才能提升附加值。据悉,今后,园区还将实现转型升级,在森林康养产业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