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胡剑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副教授王娅带领的专家团队一行深入富顺县富世街道保家村、琵琶镇金竹村等多个集体经济肉兔养殖场,调研当地村级集体经济肉兔养殖产业发展情况并现场“把脉问诊”,开展技术指导。
“建议通过注射疫苗和添加抗应激药物,有效降低商品兔养殖过程中的损耗率。”“面对不同阶段兔只的营养需求,建议分群饲养和饲料差异化配比,以提高养殖效率。”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专家团队对肉兔养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富顺肉兔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伊拉、伊普吕等优质品种的引进,为我们本地肉兔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伊普吕品种,以其养殖周期短、肉质优良的特点,非常适合富顺的养殖条件。” 富世街道保家村集体经济肉兔养殖场负责人华平介绍道。
虽然有着良好的养殖前景,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养殖问题,而专家团队的到来,则让他喜上眉梢。“今天胡院长和王教授一行亲临指导,为我们科学规范养殖开具了‘良方’。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专家的指导,改进养殖技术。”华平高兴地说道。
据悉,为加快推进“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省级试点工作,激励引导专家人才下乡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富顺县着力引导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银龄计划”队伍、城市人才三支队伍下乡,目前已首批动员130余人参与下乡活动,通过乡镇“点单”、人才“问诊”的方式,精准解决乡镇技术和经验断层的问题。下一步,富顺县将继续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鼓励引导各类人才下沉乡村、服务乡村、留在乡村。(供稿:富顺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