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琳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苏杭 文/图
5月16日,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苏桥村和天鹅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人头攒动,村民们兴高采烈地看着一排崭新的大型农业机械驶向油菜制种田中,“这些机器,能让我们省下好多事!”
“购买农机发展集体经济是必要之举,也是现实所迫。”苏桥村党总支书记邓永华介绍。
村民正在使用新农机收割油菜。
油菜制种是新盛镇的主导产业,种植规模超1.5万亩,是当地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到了采收期,大家要么手动收割,要么依赖收费较高的外地农机收割,“天气不好的话,农机一直到不了,就只能看着油菜烂在地里。”油菜制种大户陈叔无奈地说。
新盛镇位于罗江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高标准农田建设较为成熟,机械化耕作适宜程度高,“如果咱们自己给群众提供农机服务,是不是能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邓永华和天鹅村党委书记范仕勇决定在农机上面“做文章”。
苏桥村和天鹅村决定“搭伙干”。今年初,两个村争取到两个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总计300万元。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两村决定采用“飞地模式”,共同购买农机,为本地群众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上个月末,两村采购的2台收割机、4台拖拉机、4台旋耕机按时送达,开始接受“大战红五月”的考验。“新农机为我们开展油菜收割、托运等农事社会化服务添了新动力。”范仕勇笑道。
“不仅方便,还很省钱!”天鹅村、苏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以惠农助农为前提和出发点,为两村乃至周边村民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村民选择我们的机械进行收割的话,每亩比外面的农机收割便宜10元。如果是收制种油菜,用上农联补助的话,相当于费用全免。”范仕勇看着正在田里收割油菜的农机说。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降低了大家的农业生产成本,也有利于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范仕勇介绍,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业务范围已经从新盛镇扩展到其他周边乡镇,集体经济收入快速增长,同时也为本镇青壮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
记者了解到,天鹅村、苏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还将建成1座烘干塔,并采购装载机、货车等农用运输设备,逐步打造出集谷物、油菜制种种子烘干、仓储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