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5月16日,在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针对制种油菜的一场测产验收中,亩产突破了制种油菜产量的一道重要关口。
当日在长玉村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承担的“德阳市罗江区2023年制种大县中央财政奖励资金项目合作共建能力提升专项”进行制种油菜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考察了示范基地,听取了项目组介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采用分段式机收,实收折合亩产176.3公斤。专家组认为,这一产量逾越了高产制种油菜每亩150公斤的重要关口。
据了解,示范油菜制种面积约200亩,由当地制种大户选择“FL5391”品种进行种植,集成示范了包括水旱轮作“稻-油双季制种”茬口调优技术、制种油菜高效栽培密度调优技术、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等在内的“稻-油”双季制种(油菜)关键技术,可带来减少劳动用工近30%、节约生产成本约15%、制种产量提升10%以上、亩均增收超500元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