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位于盐亭县东南部的九龙镇有两个地方人气很旺:一个是龙潭革命纪念馆,每周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一个是七里花乡,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休闲好去处。近年来,九龙镇深入挖掘境内的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现代林业园区,做好绿色经济“花”样文章,探路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绵阳市四星级林业园区”七里花乡。 九龙镇供图
大山深处的革命基地
5月10日,从场镇出发,车行30多分钟,记者来到了九龙镇最偏远的龙潭村。龙潭革命纪念馆,就坐落于此。纪念馆前,榉溪河环绕而过;纪念馆内,革命先烈事迹感人。谁能想到,小小的龙潭村,曾是川北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的主要活动中心之一。据盐亭县志记载,1929—1935年间,龙潭涌现出一批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
走进纪念馆大门,右侧“川陕苏区的前哨、地下交通的枢纽、盐亭革命的中心”揭示了龙潭村在革命时期的特殊地位。进入纪念厅,龙潭地区党团组织分布图上清晰地标注了各支部的分布、重要时间节点等。展厅中央,陈列着大刀、长茅、马灯以及油印机等革命文物。展厅内,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以革命档案的形式呈现。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杜云熙回忆,早些年,每到清明时节,当地百姓都会自发前往纪念馆旧址祭奠先烈。去年,盐亭县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修建纪念馆、更新了纪念馆陈列。纪念馆竣工后,这里也成为了九龙镇、盐亭县党史学习的重要场所。九龙镇党委书记王鹏告诉记者,经常组织镇上的党员干部来这里重温历史、开展活动,帮助大家汲取精神力量,更好助力发展。
百花争妍的产业园区
如果说红色的龙潭革命纪念馆是九龙镇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的地方,那么绿色的七里花乡产业园区就是检验干部推动发展的实践基地。
在位于青松村、占地约5200亩的“绵阳市四星级林业园区”——七里花乡,记者了解到 ,每天,超10万枝百合、剑兰、绣球等鲜花从这个产业园区奔赴日本、荷兰等国的花市。“去年我们卖了2个多亿!”园区负责人董钦金笑道。
时下,园区内的朱顶红、百合、石蒜、芍药等鲜花争奇斗艳。置身其中,仿佛一下闯进了花的海洋。从2015年建园至今,园区已成为了盐亭乃至绵阳远近闻名的农业发展示范区、休闲旅游地。董钦金介绍,如今园区仅百合类花卉就有1560余个品种,是亚洲最大的百合品种基因库。园区还建设加工厂,对百合干片、桑叶茶等进行精深加工。“比卖鲜花利润高了5倍!”他说。这几年,镇上帮助园区争取项目资金硬化入园道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帮助企业对接商家打开了销路。董钦金遇到一些发展难题,镇上都想办法帮忙解决。发展起来的园区,又能更好助力当地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据介绍,村里与基地建立了土地流转租金、园区务工薪金、基建施工酬金、效益分成奖金、集体入股股金“五金”利益机制,为村集体、村民增收拓宽了新路子。去年,青松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近6万元!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全年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纳本村及邻村群众150余人常年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