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青山 张玺 特约通讯员 廖小兵
位于广安市广安区花桥镇消河村的生态肉鸡养殖共富示范基地是浙川(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项目——这里,科学饲养手段与智能化系统相得益彰,“公司+业主+农户”的运营模式成果斐然,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带动就业、助力环保,成为养殖业的独特范例。
5月7日,笔者走进该示范基地,首先吸引人的不是现代化鸡舍,而是从扬声器中发出来的悠扬旋律。这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养殖环境,音乐不间断地在鸡棚内回荡。原来,这是基地采用的一项科学饲养手段,通过播放音乐降低鸡群应激反应,促进其健康成长。
基地的另一大亮点便是智能化的投喂、消毒和温湿度调节系统。投喂系统根据鸡群生长阶段自动调节饲料和水配比与投放量,精准满足营养需求;消毒系统定时启动,确保养殖环境无菌安全。相比传统养殖模式,人工成本节省了约70%。“采用了全自动的智能设备后,我们一个人可以喂养2万到3万只鸡。”业主周亮亮说。
该基地占地30余亩,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790万元修建。基地采用“公司+业主+农户”运营模式,由政府招引的温氏集团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支持,业主承包鸡棚同时负责日常管理和养殖,农户到基地务工。周亮亮介绍,“我们把鸡喂出来之后公司统一回收,公司付我们管理费用。我承包的4个棚利润在18万元左右。”当地村民李兰兰告诉笔者,她在这里边打工边学技术,等学会了自己也打算搞一个养鸡场。
消河村党支部副书记胡明介绍,目前基地内建有10个鸡棚,养殖的是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黑鸡、瑶鸡、黄鸡等品种。基地每年出栏肉鸡29万只左右,年产值约1200万元,实现纯收入100万元以上。同时,基地还带动了周边约100户农户就业,平均每户年增收约8000元。鸡场建起后不但增加了村上的集体收入,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