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打开系统,猪舍湿度、温度等数据一目了然;轻点鼠标,猪饲料实现定点定时投喂。在凉山州德昌县巨星办公大楼3楼电脑上,德昌巨星总经办主任王伟给记者进行了实时操控。4月初,总投资30亿元、满产后可年出栏生猪100万头的智慧养猪园区正式投用。
四川省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刘一辉介绍,该园区是四川单体规模最大的一体化生猪养殖项目。项目有何智慧之处?项目对当地发展带来了哪些变化?近日,记者来到园区进行了探访。
德昌巨星智慧生猪养殖现代农业园区全景图。
智慧
物联网控制养殖参数
来到园区所在地——德昌县德州街道大坪村,占地面积1450亩的7栋现代化猪舍矗立半山腰。
“只能在外面看看,不能进去哈!”在金桔基地旁边,德昌巨星智慧园区项目工程负责人刘一平指着远处的隔离墙说道。4万头种猪,刚刚入住这里。智能养猪场运用了先进的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控制。
智慧化体现在哪里?从饲料原料进入园区、成品饲料运输、小猪喂养,到水、电、网等设施,都由每栋智能猪舍的中央控制室远程操控。每天,定量的饲料、饮水会通过自动料线和管道送到饲料槽,而猪群产生的粪便也有自动清粪系统打扫清理。每栋猪舍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还可自动监测、调整猪场内的风速、温度、湿度等数据。电脑显示屏上,实时记录着生猪的饮食时间、饮水量等。一旦猪只有异常表现,园区智能化管理系统就会精准捕捉,工作人员会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集中统一管理、分析研判参数,能保证生猪吃好、喝好、睡好。
生物安全防控是养殖企业的生命线。园区配置了智能化检疫设备,所有进入园区的车辆、人员和设备都要经过严格的防疫检测。园区还根据生物安全等级严格实行净污分道、分区管理,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在环境保护方面,猪场通过干清粪工艺、全方位多层次的节水设施设备,集中处理外排气体,做到无污水、无臭气、无蚊蝇。“进入园区的每一滴水,都将进行过滤处理。”王伟告诉记者,这些举措能有效防范各类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意义
联农助农稳产保供
“相较传统养殖模式,项目可节约用地约 90%,实现了从生产到出栏的高度集约,用地节约,效果明显。”德昌县农业农村局融合发展与农业园区股负责人刘俊认为,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发展,联农助农效益正逐步显现。园区用工优先照顾当地脱贫户,人均收入可实现每月5000元以上。园区满产后,将为720余名当地百姓提供就业岗位。
项目所在村、农业生产等也将从园区发展中受益。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项目建设直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方便了村民出行,助力了当地发展。基地内,园区采用“养殖—有机肥—种植”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随处可见刚刚种下的金桔幼苗。王伟表示,园区计划今后将粪便进行有机发酵后提供给周边村民,提升耕地肥力,提升粮食作物产出。
按照生产计划,园区今年11月将产出第一批猪仔。明年满产后,园区每天可向市场供给健康生猪2000余头。“项目对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增加优质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一辉如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