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汪邦坤 李静洁 何建平)麦浪翻滚,金穗飘香。眼下,绵阳市游仙区15.9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
在游仙区仙鹤镇金柏村帽儿山,放眼望去一片金色麦田,微风拂过,麦穗摇曳,麦浪滚滚。4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麦田里来回穿梭。
一簇簇小麦被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沉甸甸的麦穗摇身一变成为颗颗饱满的麦粒。金色麦粒倾泻而下,一辆辆运粮车满载而归。
今年72岁的全国种粮大户唐以全,看着自己的小麦被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我种了2000亩小麦,估计亩产可以达到800斤,总产量能达到160万斤,预计收入在200万元左右。”他说。
据了解,唐以全从事农业生产已有50多个年头,农业机械化也早已成为他种粮的最大“帮手”。
“我们今天开始收割,用了4台收割机,之后还会陆续增加收割机数量,估计最高峰一天会有10台收割机下地,计划10天内完成全部收割工作。”唐以全介绍,收割后的小麦会全部进行烘干处理,之后上交国家粮库。“现在国家有补助,粮价也有保护价,总体来说,我们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
游仙区作为产粮大县,今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达15.9 万亩,预计产量可达5.52万吨。为保障小麦收割工作顺利开展,该区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组织调配780台联合收割机下田作业,力争5月中旬完成全区所有小麦的收割任务,确保小麦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