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排队两小时看“花局”,九寨沟景区为10万游客再现“完美调度”……“五一”期间,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的热闹场面叫人印象深刻。
出游热情高涨,外地游客蜂拥入蜀,四川旅游热潮不断,多项数据创新高。5月6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厅获悉,据大数据监测显示,2024年全省“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4207.5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4.7%;实现旅游消费总额211.48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5.09%。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430.68万人次。
武侯祠人潮涌动。受访者供图
产品供给丰富 游客接待量创新高
节前,文化和旅游厅召开通气会,发布“五一”假期文化艺术演出、群众文化活动、文博场馆展览、非遗体验展示4个方面1200余场活动及6条精品旅游线路,为游客出游提供多样选择。
同时,各地花式“宠客”激发了游客消费热情。宜宾、凉山、雅安、绵阳、达州发放文体旅游消费券、优惠券近3000万元,广安、巴中推出川渝万名车友自驾游五折、川渝学子8.22元畅游广安、“5.1元门票每天抢”等优惠活动,有效促进文旅消费提升。
数据显示,全省纳入统计的886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744.74万人次、门票收入29692.89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9.5%、3.28%。值得注意的是,全省5A级景区门票总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主要A级景区旅游人次和门票收入刷新历史记录。
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10.56 万人次、门票收入1547.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99%、24%,年游客接待量较去年提前16天突破100万人次。阆中古城接待游客38.73万人次、门票收入377.3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2.82%、142.68%。北川羌城旅游区接待游客30.74万人次,同比增长48.06%。朱德故里、邓小平故里景区接待游客均超20万人次,同比双双增长30%。
文化血脉"觉醒"“新中式”旅游热度高
穿着旗袍游览安仁古镇、剑门关景区里背诵《蜀道难》、乐山大佛排队4小时看佛脚……近年来,游客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大幅上升,掀起了“新中式”旅游热潮,网友都戏称是文化血脉"觉醒"了。现在,不少游客都热衷于打卡古城镇、游览文化遗产景区、体验传统服饰、看特色文博展览,用新型文旅体验为旅途增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文博热”持续火爆,全省所有一级博物馆“五一”假期均达接待上限。三星堆博物馆5天假期的门票全被秒光,央视播报其热度排名居全国文博场馆第5位。翠云廊古蜀道、三苏祠等珍贵文化遗产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乐山大佛景区每日游山门票早早售罄,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博物馆门票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四川博物院开展“水韵天府·千年文博”天府水文化活动,达州市博物馆举办“智勇大闯关”游园会。内江市推出9条精品研学旅游线路,让游客邂逅传统文化、体验古韵风情。广元市持续开展“徒步古蜀道,奖景区门票”活动,通过背诵《蜀道难》、默写《翠云廊》赠送景区门票1.2万张,剑门关景区单日接待游客量创下新高。
文艺展演助推 新场景新玩法火出圈
今年“五一”假期,全省各地推出一系列古韵与现代交织、新潮与传统相融的文旅新产品,为游客提供场景新颖、玩法多元、趣味丰富的旅游体验。
成都玉林路举办民谣音乐季,歌手把街巷当做舞台,一开嗓,年轻人便自觉围在一起,轻松、愉快的氛围就此蔓延开来,完美展现成都的松弛感。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景区与国漫头部IP《画江湖之不良人》合作推出沉浸式大型古装演出,动漫经典角色带领游客一同走入江湖侠客世界的新奇玩法,吸引7万余名游客参与体验。达州市突出“赛事+旅游”,举办2024年渝浙川城市足球交流赛、四川省青少年乒乓球前站赛、渠县“村运会”等赛事活动,吸引5万多名游客前往观看。甘孜州推出《岁月织锦》《康定情歌》等多个大型情景歌舞剧,以穿越、探险等方式展示当地历史人文故事,吸引大量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