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夹江:良田粮用 扎牢耕地保护“篱笆”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4-04-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稳 文/图)这个春天,乐山市夹江县呈现一派农忙景象。在吴场镇三洞桥社区,地里旋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一垄垄新栽的秧苗,为沃野增添收获的希望。在2公里外的新合村,经过“非粮化”整治,此前种植茶叶等非粮食作物的200亩耕地,又重新种上了旱秧,一片绿意盎然。
  去年以来,该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土地利用率,让荒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未命名-1.jpg

农户正通过喷雾器将旱秧种子喷到田里。

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
  良种与良法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两把钥匙。4月16日,新合村正如火如荼地种植着水稻,与以往农户在水田里插秧的景象不同,眼前只有三三两两的农户背着喷雾器播种,播种的土壤也不是水田,而是普通旱地。
  为提高产量、节省人工,从去年开始,吴场镇就以种植大户为实施主体,根据气候、土壤等因素,结合部分复耕后土地干旱缺水的特点,试验推广节水抗旱的优质粮食品种——“旱优 3015”。与以往的人工插秧不同,旱秧只需要农户通过喷雾器将种子喷到田里即可。
  “去年我抱着试一下的心态,种了100亩旱秧,没想到效果很好。因为品种抗旱,还节省了不少灌溉工时。粮食批发价达到了2元/斤。”三洞桥社区种粮大户郭玉说。
  除了推广良种外,为破解因劳动力紧缺导致的土地撂荒问题,该镇还从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入手,通过扶植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广集约化育秧、机械播种和插秧、无人机飞防等管理技术。目前,该镇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83%。

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下快进键
  恢复后的耕地谁来种?这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回答的问题。
  “改造后的耕地,要先规模连片、能排能灌、方便机械作业,这样才能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成了必由之路。”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陈琨说。
  在吴场镇三管村,种粮大户正组织一辆辆载满有机肥的农用车直接开到田边,不用再像以前一样通过人工将有机肥肩挑背扛送到地里。
  去年以来,该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恢复耕地800余亩。经提质改造后,农田在节约水、肥、药和增产等方面成效显著,农田质量变好,农业效益也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改造带来的基础设施提升,不仅解决了农田排灌问题,也使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械化、专业化转变,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耕种成本。
  “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后,不仅让粮食亩产得到了提升,也让种粮变成了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方便得很。我自己流转了60余亩土地来种植水稻,每年收益很可观。”三管村党委副书记余锡斌说。

“非粮化”土地上又闻稻花香
  在吴场镇丰收村,湛蓝天空下农户田间播种正忙。据了解,长期以来,“什么挣钱就种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的种粮积极性。眼前这100亩土地此前种植着茶叶、水果等非粮食作物,经过“非粮化”整治后,这片土地将飘满稻花香。
  “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已成为全镇开展粮食安全工作必须要牵的‘牛鼻子’。”该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徐威说,吴场镇以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为契机,大力开展耕地“非粮化”整治。一方面针对低质低效经果地散、乱、小等特点,以党建网格为单位,由网格内党员、预备党员组成督导组,建立台账、明确时限,督促指导低产低效果园、茶园有序腾退;另一方面引入大户流转土地种粮,解决腾退后的土地“种什么”问题。
  截至目前,该镇腾退低质低效经果地456亩,用于种植水稻、油菜、大豆等农作物。“按照今年下达的3.7万亩粮食生产目标,吴场镇将坚决完成全年粮食任务,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伟艳说。
  近年来,夹江县围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持续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将耕地保护摆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坚持问题导向,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和“敢亮剑”的大决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违法行为,坚持还田于农、还田于粮,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下一步,该县将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硬招实招,守好种好“饭碗田”,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