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廖珈)这两天,珙县恒远实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花军有了新爱好,那便是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向广大网友推荐珙县特色产品——桑枝食用菌。直播活动中,“杨主播”对桑枝食用菌、竹笋等产品进行推介,吸引了许多网友热情观看,积极互动。
说起桑枝食用菌,没有人比杨花军更了解。2013年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杨花军发现种植桑枝食用菌投资少、见效快,是一个环保高效、变废为宝的产业。2016年7月,杨花军在当时仁义乡政府的扶持下发起成立珙县恒远桑枝食用菌专合社。该专合社通过定期为种植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通过菌袋托管、入股分红、提供菌袋、跟踪服务、保底回收等措施帮助村民稳定增收。
桑枝长出食用菌,让杨花军探索出了致富门路。
资料图片:当地村民正在恒远桑枝菌专合社大棚里采摘蘑菇
产业的发展,除了发挥“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外,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蚕桑产业是珙县珙泉镇的特色产业之一,当地群众利用废弃桑枝培育生态食用菌,不仅有效解决了废弃桑枝处理难问题,而且还变废为宝。
珙泉镇成大家庭农场的桑枝食用菌大棚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一簇簇桑枝食用菌破棒而出,有的细长挺拔,亭亭玉立;有的粗细均匀,体态健壮,看上去鲜嫩肥硕。“这几年食用菌的行情越来越好了,我的农场里生产的食用菌不仅有本地客商来购买,连辽宁、山东那边的客商也有来购买的。现在我的桑枝食用菌产值一年能达到150万元左右。”该农场负责人何定贵说。
桑枝变废为宝,不仅催生了一个新兴的农业产业,延伸了蚕桑产业链,而且还有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目前,珙泉镇正加快推进珙泉镇桑枝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对珙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
有了“大动作”做支撑,一系列暖心的“小举措”也在陆续跟进。
“珙泉镇积极宣传各项扶持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同时,设立珙泉镇农业社会化服务站,每村设置一名农业社会化服务协办员,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宣传,组织动员农户参与,收集农户需求,协助解决服务纠纷等;按照省、市、县要求,定期遴选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开展农业培训技术活动。”该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志娟表示,通过政策扶持加快产业振兴,桑枝食用菌这个蓬勃兴起的致富“伞”,还将护航老乡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远。
杨花军告诉笔者,目前,每周会有两场直播卖货活动。接下来,他将主要在扩大产品影响力及产业创新方面下功夫,加大对桑园的综合开发力度,配套桑园养殖、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等,打造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