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
“采用组培苗移栽种植的丹参,与传统根段栽培相比,根条更显粗壮,外形更直,价格也高,能卖到每公斤80元,打成丹参粉能卖到每公斤120元呢,大家都愿意种植。”3月28日,中江县天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永良手捧丹参,对曾给他提供丹参种植技术指导的四川农业大学张利教授一行人兴奋地介绍道。
为满足广大农户和合作社对中江丹参组培苗种植技术的需求,当天,张利教授团队在中江县集凤镇,开展中江丹参组培苗高效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
中江县是我省丹参主要栽培区,年种植面积达到4.5万余亩。目前“中江丹参”已获“原产地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双标认证。
“传统根段栽培通常是在冬季采挖时即挖即种。而组培苗种植随时有苗,在温度适宜的春秋季都可以进行移栽,因此组培苗种植的产量也会更高。目前农民朋友对采用种苗种植的积极性较高,但是掌握好栽培技术才是苗子移栽成活的关键。”张利向记者介绍。
培训会现场,专家团队针对苗子移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苗子移栽前,所用农具需清洗干净,移栽人员采用肥皂水洗手消毒。由于苗子后期生长较为旺盛,切勿根据传统根段栽培密度进行栽培,亩种植密度 3500—4000 株即可。苗子移栽后应立即浇透定根水,随时喷洒叶苗水。若阳光强烈,还需搭盖遮阳网,此步是保证移栽后苗子成活的关键,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
为促进丹参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中江县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张利教授团队还在中江县辑庆镇、富兴镇开展了中江丹参组培苗技术推广应用。
据介绍,通过校企、校地合作,中江丹参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及高效栽培技术已在中江进行示范推广,实现种苗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亩增产达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