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勇 文/图
春寒料峭。
在金堂县的平坝丘陵,小麦茁壮连片,像厚厚的绿毯覆盖着大地,与油菜花、柑橘、菌棚等交错掩映,生机盎然。
2月29日,村里田园美景让金堂县金龙镇良园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邱趾东很感欣慰,“现在农村劳力缺乏,能种满种好,关键是政府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样方便业主机械化作业,也算得过账。”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金堂县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聚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完成项目71个,面积57.93万亩,通过夯实“天府粮仓”金堂片区良田“耕”基,切实提升粮食产能。
金堂高标准农田里小麦长势茁壮。
耕地宜机 种粮效高有收益
行走在官仓街道荣华社区,只见生产道路灌溉沟渠笔直、田块又大又方正,每个田块都有一个缓坡连接道路,便于农机进地。
种植大户孙成勇看着大田和试验新品种麦苗的长势,计划着近期的管理,“等气温升上来一些,就引水来跑一道,麦苗长势一下就会旺起来,也会更整齐一些。”
望着眼前大片的麦田,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农建站副站长邱家勋指着周边细细介绍:“原来这片都是落差不大的小块梯田,还有杂树、坟地,官仓街道和局里都做了很多工作,才实现了小田并大田,改来达到宜机化作业标准。”
原来田小路窄,小农机都转不开,小三轮也开不进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撂荒地不断增加,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各种难题迎刃而解。“现在大型农机随便开进来,也跑得开,9.6米长的大货车也能开进来运粮。农业机械化省工省时省力,大幅降低成本,让种粮有利可图。我流转了2700多亩地种粮食,现在只需要10多个人就种下来了,主要是请农机手和技术人员。”孙成勇对此体会甚深。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打好了基础,有效避免土地撂荒。在孙成勇的麦田旁,社区新引进的一家种子企业正在整地,准备搞玉米制种。庄稼成片也成为美丽的风景,社区正引进业主建设民宿,同时配套打造景观。
推进项目 因地制宜建粮仓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实现宜机作业,田网路网渠网信息网等配套,为农业全产业链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金堂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小毅一语中的。
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金堂县坚持整灌区、整县建设思路,统筹规划,连片实施,全力抓实试点工作,强化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同配合,逐步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将一般耕地建设成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据初步估算,平坝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亩投入约3000元,丘区亩投入约8000元,部分条件复杂的山区亩均投入要超万元。现在金堂县主要啃丘区和山区的硬骨头。在这个过程中,金堂县不是把项目简单地交给设计公司,而是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地形地貌、产业结构、经济强弱等,充分尊重当地群众和业主的意愿,是需要水源、交通保障,还是需要土壤肥力提升,并把这些意愿充分体现在设计方案中,同时修建沟渠、道路的占地,提前同规划、乡镇协作做好占补复耕,避免出现问题。
同时,据陈小毅副局长介绍,2023年金堂县通过平台公司包装了一个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项目,投入5亿元,配合成都市本级投入,共新建和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9.6万亩,部分农业设施和耕地质量整体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由于未雨绸缪,在2021年开始建县级项目库,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项目相关材料准备充分,今年金堂又争取到全成都市唯一一个2万亩高标准农田国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