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人物名片】
彭丽,德阳市罗江区俊明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德阳市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她流转土地1100亩从事粮油作物生产,引领当地发展水稻、油菜制种生产,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农业农村部“百优保供先锋”、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四川省乡村女能人。
【人物故事】
从卖农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到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生产,20年间,彭丽一步步在罗江田间地头扎了根,将个人事业与当地农业发展紧密相连。从普通农民到人大代表,她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理想。
彭丽
为农减负 推广现代机械生产
2003年,在浙江做仓管员的彭丽回到罗江区略坪镇,开了一家农机专卖店。2008年,彭丽联合镇上有农机、懂技术的村民一起成立了罗江区俊明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俊明合作社”),成为当地最早一批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人。
几年下来,彭丽发现因为触“农”面有限,错过不少潜在订单。
2013年,她流转3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油菜,逐步摸清农业生产各环节,主动出击提供服务,俊明合作社也迎来了“丰收”。“年纯利润从几万元涨到30多万元!”做出名气后,罗江各地村民主动找到彭丽,有的甚至直接电话下单。
2017年,俊明合作社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略坪镇成立略坪新型农民合作联合社,吸纳村级基层供销社、农村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入其中。
“大家抱团发展是好事,而且当时政府支持力度大,年底有双倍分红。”反复衡量后,彭丽果断带领俊明合作社集体入股,并争取到400余万元政府资金,大举置办农机,进一步扩大俊明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辐射面。
如今,俊明合作社社员人数已达105人,拥有农机设施、设备150余台套,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德阳市“巾帼专合社”示范点,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00多万元。
促农发展 探索多种增收途径
近年来,彭丽将土地流转规模增加至1000亩以上,专门从事粮油作物生产,引领当地发展水稻、油菜制种生产和高粱、粳稻订单生产。2022年,彭丽种植的“绵麦902”小麦迎来丰收。亩产900斤、售价1.8元/斤的产量和市价让她十分高兴,至今津津乐道。去年,水稻又增产,每亩收益增加了2500元左右。“产量提高,种田收益也可观。”彭丽说,自己赶上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好时候。她也明白,增收少不了好种子、好技术、好环境。
她曾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开展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试验示范,推广使用盾壳霉防治油菜菌核病,降低农药使用量;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合作,引导农户在水源无保障的田块种植高粱,缓解农业生产用水矛盾,促进增收;与四川农业大学、省种子管理站等开展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实现制种水稻的育秧、栽插、授粉等环节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试验田面积从8亩扩展到1000亩,彭丽希望这项试验可以逐步推开,改变当地水稻制种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的现状。
细数这些年自己参与的各项试验,彭丽不禁感叹:“只有找到适合本地生产的品种和作业方式,农民才能增产增收,农业才能长足发展。”
近年来,彭丽有了一个新身份——德阳市人大代表。她当选后的第一个议案便是为种粮大户寻求粮食烘干场地。“当时晒粮食是全人工操作,受天气影响很大,成本高、效率低。”多方走访,仔细调查,了解到农户的迫切需求后,她及时提出了《建议给予乡镇建设用地助推三农服务》的议案。
如今,罗江区的种粮大户基本都建有粮食烘干储存中心,解决了自身和周边散户粮食晾晒难题。“提的建议被重视,还很快得到解决,我很开心,更感到身为人大代表,责任重大。”
此前,彭丽前往浙江考察,发现当地制种机械化程度高很多,“我们还是比较落后的。”为此,彭丽又提出《关于做强川种优势支撑粮食安全的建议》,围绕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提出多项建议。她想带动更多当地制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尽早参与制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推广,为罗江加快“种子芯谷”建设、全力推进种业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