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林巧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连日来,四川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断崖式”降温。冷空气来袭,给蔬菜生长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基本未发生冻害。”12月21日,记者走进隆昌市龙市镇点灯村蔬菜生产基地,青椒、番茄等蔬菜长势良好,基地负责人余永富介绍,得益于“大棚里面立小棚”的双重保暖方式,基地蔬菜将安全越冬。
掀开薄膜进入番茄大棚,记者的第一感觉是温暖。“双重覆盖保温,同时也要做好棚内通风透气。空气不流通,蔬菜容易发生病虫害。”余永富表示,“通常情况下,工人们在晚上为蔬菜覆盖薄膜,白天适当调节通风。如果气温回升就需要将小棚的薄膜掀开。”
大棚内已定植的蔬菜有了越冬对策,育苗期的蔬菜又该如何保暖?“育苗大棚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气温忽高忽低可不行。”余永富介绍,为了给蔬菜苗的成功破土提供温暖的环境,基地在育苗棚里铺了“电热毯”来防低温。
跟随余永富的脚步,记者来到育苗棚内,只见地膜上铺设着地暖线,之后又覆盖一层地膜,“电热毯”便随之形成。“在‘电热毯’的作用下,黄瓜、西瓜、蜜瓜种子经过催芽后,一般3~5天就可以揭膜,明年1月底就要开始栽种。”余永富说。
据了解,点灯村共种植蔬菜500余亩,其中规模种植面积300余亩,年产值达300万元。其中,150亩大棚蔬菜,通过大棚调节气温,将本是春季栽种的蔬菜,提前到11月种植,可“抢鲜”两个月左右上市。余永富介绍,得益于蔬菜产业的发展,曾经的荒草坡变成了蔬菜基地,加上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的使用,一年可为村里提供上百个灵活就业的岗位。
“当地最冷的天气过程一般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蔬菜基地面临的挑战还没结束。”余永富说,要提早做好应急准备,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暖保温,避免低温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