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丽 记者 李全民)今年以来,广元市昭化区卫子镇在强根基筑堡垒、兴产业提质效、聚人才优治理上持续发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筑强先锋堡垒,点燃乡村振兴“红引擎”。各支部每年从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培养发展对象,不断优化党员结构。今年来,已发展优质党员10名。创新推行在职党员“目标式”管理、无职党员“定岗式”管理、流动党员“跟踪式”管理、困难党员“关爱式”管理,推动形成党员分类合理、培训灵活、形式多样的党员管理格局。围绕“一心一点两带”总体布局,打造基层治理示范点、王家贡米产业带、卫子村—金印社区充分就业带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样本点位5个,形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连面成体的全方位振兴格局。
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乡村振兴“主力军”。全覆盖开展村级班子换届“回头看”,整改问题20余个。刚性推行“一村一名特邀村长、一名后备干部、一名青年党员、一名致富带头人”,择优选配7名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持续推行“不比基础比发展、不比存量比增量、不比功绩比实绩”的“4321”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指挥棒”,让干部内心服气、干事有劲。动态更新人才库,落实定期走访机制,加大与乡贤人士、企业家等群体交流频次,不断提升人才“返乡率”。全年回引创业人才12人,带回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
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乡村振兴“致富路”。建立“机关支部+村支部+企业党组织”共建模式,搭建了村集体与经营主体的合作平台,将“组织力”嵌入产业发展当中,有效解决了企业土地流转阻碍、用工务工需求等问题30余个,带动农户人均增收800元。建立“1+3”利益联结机制,即以公司为核心,通过农户资产租赁、村集体入股分红、与经营主体合作共赢三种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推行“强村带弱”模式,通过“共建产业链、共用产业基地、共享销售渠道”方式,全方位提升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发展质效。
完善治理机制,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机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志愿服务、“文明新风积分”评定等活动198场次。完善法律公共服务体系,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治中心”,“司法所+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多方联动,排查矛盾纠纷124件,化解办结案件112件,化解率达90%以上。在全镇17个村(社区)推广“川善治”小程序及“智慧党建”平台,搭建线上学习、信息发布及交流平台,让群众随时学习理论、了解最新惠民政策、就业信息等,让在外务工群众、流动党员及时知晓村级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