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 林巧)连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断崖式”降温。冷空气来袭,霜冻给蔬菜生长带来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寒潮?四川新闻网就此进行了采访。
“这几天遭遇了霜冻天气,我们及时采取了措施,蔬菜基本未发生冻害。”12月21日,四川省隆昌市龙市镇点灯村蔬菜生产基地负责人余永富告诉记者,“11月刚栽种的青椒、番茄,采用大棚里面立小棚的方式,双重保暖帮助蔬菜抗寒保暖。”
“目前蔬菜整体生长态势良好,番茄预计明年3月就能上市,比今年能提前近一个月。”余永富说,一般来说,扛过霜冻天气就能保证来年收获季高产。
掀开薄膜进入番茄大棚,记者第一感觉是温暖。一棵棵高约50厘米的番茄苗被一根根线牵引直立起来。余永富道出了其中缘由,番茄苗直立便于生长、挂果、不会倒伏,也利于采摘。
“双重覆盖保温,同时也要做好棚内通风透气,空气不流通,蔬菜容易发生病虫害。”余永富说,“一般是晚上覆盖,白天适当调节通风。如果气温回升就需要将小棚的薄膜掀开。”
大棚内已定植蔬菜的保暖有了对策,那大棚内越冬育苗期的蔬菜又该采取什么样的保暖措施呢?
“育苗大棚内的温度要保持在20℃以上,气温忽高忽低可不行。”余永富介绍,育苗棚里铺了“电热毯”来防低温,为蔬菜苗的成功破土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环境。
育苗棚内,先铺地膜,在上面布局地暖线,再铺一层地膜进行覆盖,“电热毯”形成。在毯上放穴盘,盘里加入育苗基质,播下种子,浇水后再覆上薄膜。黄瓜、西瓜、蜜瓜种子经过催芽后,一般3~5天就可以揭膜,明年1月底就要开始栽种。
据了解,点灯村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其中规模种植面积300余亩,基地已基本形成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设施化,每年的产值达300万元。150亩大棚蔬菜,主要栽种青椒、条椒、番茄、黄瓜、茄子等蔬菜,通过大棚调节气温,将本是春季栽种的蔬菜,提前到11月,可抢鲜上市2个月左右。350余亩露天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豌豆尖、莲花白、花菜等冬季蔬菜。
绿意盎然的豌豆尖爬满一个个小山坡,近50个农民工一起采摘豌豆尖,欢声笑语不断。豌豆尖的采摘期从11月初一直持续到2月底,隔一周就能复采,亩产1200斤左右。
“豌豆尖耐低温,天气越冷口感越好。”余永富介绍,蔬菜基地将曾经是荒草坡的土地重新利用不仅解决了撂荒地,还带动了就业,加上蔬菜大棚,一年为村里提供了上百个灵活就业的岗位。
“我们当地最冷的天气过程会出现在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蔬菜基地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余永富说,作为现代农业人要提早做好应急准备。种蔬菜最重要的是技术,会重点做好大棚蔬菜的保暖保温,争取蔬菜产业平稳发展,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