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凉山讯(通讯员 陈宏)2023年,会理市绿水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积极争创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持续对标补短、提档升级,园区联农带农功能日益增强,催生多个农村经济增长点,为全市农牧产业提升质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借鉴示范。
会理市绿水肉牛现代农业园区创省三星级园区考评验收会
创新机制促增收。核心园区承载着乡村振兴科技科普培训基地重要功能,每年度有计划开展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把纳入肉牛全产业链的农户培育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在“政产学研用”“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的现代农业协作共赢机制下,当地农户创业少了八成风险、多了九成保障、“营”得十分满意。当地群众依托肉牛养殖主导产业及其拓展延伸的产业链多环节实现就地转化利用创收,农村闲余土地及劳力、养殖粪污及作物秸秆资源、景区景点资源、民俗风情文化、农特产品等被充分“盘活”和“变现”。以园区为载体,合作院校入驻、加工企业入驻、学习观摩团队来访考察是园区的常态,“筑巢”引得“凤”常来。园区持续招商引资、引才育才、升级拓链充分激活当地农业经济一池春水。
会理市肉牛现代农业园区玉米机收现场
品种改良促增收。通过持续开展试验示范和分析总结,园区择优选择推广区域适养的肉牛品种、适种的粮饲兼用作物品种及牧草品种。良种决定“成功的一半”,“肉牛杂交改良”和“粮油经作良种示范推广”“种养循环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的优势凸显。当地农户依托良繁品种肉牛(西门达尔、夏洛莱、利木赞、三元杂交牛)和优质牧草品种(皇竹草、黑麦草、众惠金草)、青贮玉米品种(高植株粮饲兼用品种)实现资源高效转化利用增收。园区紧扣“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总体目标要求,奋力创建“30万亩玉米种植+10万头肉牛养殖”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会理市肉牛现代农业园区肉牛散养户(代养肉牛)
科技转化促增收。园区与川农、省畜科院、西昌学院等农业科研院校结成院(校)地战略合作联盟,组建24名专家团队,加快建设“四川德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凉山州专家工作站”,唱响“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化”三步曲,先后开展肉牛产业链相关科研项目14项。园区每养殖5万头肉牛可产粪25万吨、供应25万亩粮油作物所需的有机肥,牛粪加工制备后商品化创惠额达7500万元,立体牛舍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创收预算额达3亿元以上。目前,核心园区新建专家院士科研楼1幢,信步环境优美的肉牛现代农业园区随处可见满满“科技感”。会理以人才高地引领“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