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纳溪:直播带货拓销路 解锁腊味致富“密码”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3-12-2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王超明 丁春翔 于尧焓
  “家人们,我手中的腊肉制品,用的是当地村民饲养的生猪,采用柴火熏制,肉质紧实,非常好吃……”12月14日,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乡村明二锅”的直播间非常热闹,来自福建、广州、哈尔滨等地的消费者不断下单,短短35分钟,400余件腊肉等农特产品就被粉丝抢购一空。

未命名-1.jpg

12月14日,洪强(左一)通过直播销售腊肉、香肠。 王超明 摄

直播带货 腊肉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乡村明二锅”名叫明洪强,今年30岁,是上马镇云台寺村人,退伍后他选择回到家乡创业。2019年,在朋友的指导下,明洪强开始涉足短视频行业。4年来,明洪强拍摄制作了宣传家乡美景美食、风土人情的短视频1000余个,拥有抖音粉丝量近130万,通过直播带货,他将腊肉、柚子、柑橘、粉条等纳溪农特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必须及时把粉丝的订单邮寄出去,确保被‘拍下’的腊肉尽早送达消费者手中。”明洪强说,及时跟进订单,足量、准时发货,是线上销售赢得口碑的关键所在,他们不能有丝毫懈怠。
  “进入9月份之后,腊肉制品迎来销售旺季,订单开始明显增多,产品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扩大腊肉制品生产规模,明洪强还将上马镇团山村的闲置小学租赁下来,成立泸州市纳溪区明玉商贸有限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腊肉制品产业。
  分割猪肉、调制配料、机器灌肠……在腊肉制品加工车间,笔者看见10余名工人身着工作服,戴着手套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忙碌,机械化作业的方式最大程度避免了细菌的入侵。
  “为了保证肉制品的口感,我们每天订制最新鲜的五花肉和猪后腿肉,用高度白酒、盐、花椒等调料抹匀,将腌制好的鲜肉放入保鲜库内腌制7天,然后用清水反复浸洗、悬挂滴干,再用柏树等木柴将香肠熏制7天、腊肉熏制30天以上,直到腊肉充分发亮,形成独特的味道后,才能够上架、销售。”明洪强告诉笔者。
  虽然工艺繁琐,但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根香肠、每一块腊肉都对得起“网红”的头衔。“每年立冬后开始销售腊肉制品,持续至次年3月份左右,年销售额600万元左右。依据今年的行情,销量还有望上升。”说起自家产品的口碑和销路,明洪强自信满满。

助农增收 打造地方品牌农特产品
  和直播间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当地群众的生活。明洪强不仅采购了很多农户饲养的生猪,还带动当地20余名村民就业。“我因为要照顾80多岁的父亲,不能外出打工挣钱。明洪强的腊肉加工厂投产后,我就过来上班,每月能挣 4000 多元,非常满足。”云台寺村9组村民简启贵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网上购物,我们要根据自身特色和消费市场需求,陆续推出新口味和新产品。”明洪强表示,下一步,他打算严把产品质量关,持续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力争把上马镇的腊肉制品打造成地方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
  “上马镇把挖掘‘网红达人’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有力抓手,培育了一批熟悉互联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主体,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孵化网红达人10余名,并借助‘网红经济’新模式,着力打造‘现代都市农业高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康养旅游、民宿文化,助推上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马镇副镇长许琴表示。
  “乡村明二锅”只是纳溪区善用网络达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纳溪区围绕“一核两翼多点”,打造了多个共享平台经济重点项目,成立网络直播电商产业链党委,建立网络人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举办电商直播、网络营销、网红运作、企业电商化等专题培训近100期,参训人数4000人次。目前,纳溪区有网商736户、电商403户、新经济网络人士 300 余名,“网红”经济正助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